部門簡介
1943年國立程池大學在臺復學時,教育學院是我校最早成立的四所學院之壹,前身為公民教育學院。1944年更名為教育學院,是臺灣省最早成立的教育學院。同年,大學招生,開創了多元化師資培養的先河。本系本科始終以培養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為目標,碩士以培養教育類專業的研究型人才為目標。為提高國內教育研究機構的學術水平,該系於1966年設立博士點,從第八十五學年開始,從本科到博士點系統培養具有獨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教育專業人才;職業班方面:1988學年設置中學教師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招收中學校長、主任、班組長等行政主管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從1991學年開始,這個特殊班改為隸屬於教育學院。多年來,本系湧現出壹大批校友人才,包括優秀學者、優秀校長、優秀教師、知名出版社、獲得教育部榮譽的前輩等。,在相關教育領域開創了無數成功之路。
在教師教育政策向普通高校開放培養教師之前,本系是唯壹的非師範學校,也承擔了教師培養和教師繼續教育的主流。師資訓練部分:自1956年起,受教育部委托,配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辦理臺北市中學師資訓練;後來在夏天或晚上舉辦各種教育學班,培養出無數合格的中學教師;此外,在教育部的指示下,成立臺大、中興、成大四所大學,在教育學上分班,讓各系學生修讀教育學分,取得合格的教師資格。1969年教育部頒布《師範教育法》幾年後,教育部宣布停止四所學校的大學生教育課。自1976年以來,該部設立了壹個輔助教育課程,並向所有學生開放。在當時,它是中國唯壹可以為學生提供輔助教育課程的系。直到1983年教師培訓政策修改開放後,教育課程才開始延續原來的教育輔助系進行開發。同時,從1969年到1983年,這個系也是中國唯壹的非師範學校,同時為壹半的學生提供免費待遇,培養師資。
教師在職培訓:包括自1956年以來為見習教師安排教學班,以培訓合格的教師,然後在中學為見習教師安排暑期或夜間教學班,以獲得合格的教師。此外,從1967年左右開始,他們還在師範大學和其他學校開設了第壹研究所級別的40個學分班,包括暑期班、周末班和花蓮巡回班,供合格的教師學習,提高教師素質,為日後建立教師學習中心奠定了基礎。
特性
(1)本科部重點培養中學教師。
在傳統師範體系中,師範院校側重培養小學教師,師範大學側重培養中學教師;社會對中小學教師也持刻板印象,認為小學教師比中學教師“低人壹等”,但實際上他們學歷相同,各有特長。目的是培養相互認可和尊重、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打破社會上的刻板印象,培養健康自信的教師。從1987學年開始,本系本科教師培訓分為“小學教師組”和“中學教師組”兩組,這在國內尚屬首創。每年招收約60名新生,分別培訓小學和中學教師。但由於環境因素,“小學教師團”從1998學年開始停止招聘。
(2)本科課程是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和潛在課程的融合。
壹般大學比較註重正式課程的設計,因為正式課程通常體現法律的要求。然而,相關課程理論指出,非正式課程和潛在課程有時對學生的影響比正式課程更大、更強。
本系本科生除了正規的教育系專業課程外,大部分都會選修額外的輔助課程甚至雙專業,以提升教學內涵。此外,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系的學生經常舉辦各種活動或營地,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參與非正式課程和潛在課程的機會。以下是壹些例子:
a)教育營:這是我們系有25年歷史的營。每年寒假,我們的學生都會去偏遠地區舉辦初中教育營。通過營地活動的策劃、培訓、課程設計、參與和實施,我們的學生有豐富的機會體驗領導、服務、溝通與協調、課程設計、教案寫作、團隊合作、班級管理、師生互動等技能。,並測試他們對教學工作的興趣和建立。
b)艾雨營:自1989學年以來,隨著我系小學教師小組的存在,教育營的壹個分支機構設立了艾雨營,其形式和課程與教育營相似,為偏遠地區和土著社區的弱勢族裔群體的學生服務,為他們的身心發展提供指導,為他們提供快樂和豐富的假期生活,並指導多元文化接觸。活動範圍往往從學校延伸到社區。
c)教育周:每年5月中旬都會舉辦不同的活動,如教育電影展映、卡拉ok大賽等,以此來凝聚大壹大四學生之間的感情。
d)五校聯歡會:每年三月底由程池大學教育、師範大學教育、北師大初等教育、北師大初等教育、師範大學五個系舉行五校聯合運動會,通過體育比賽聯絡五系學生的感情,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e)迎新營(Welcome Camp):由青春活力的學姐為剛進入大學的新鮮人精心策劃的營地活動。很多精彩好玩的活動在等著新鮮人。參加完之後,他們不僅令人難忘,而且有助於新鮮人了解該部門和教育專業社區。
(3)本科課程與程池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緊密合作。
小學教師團成立後,與附屬實驗小學的合作逐步加強。合作項目如下:
教學觀摩:系裏涉及的科目很多,比如各科的課程與教學、教材與教法,經常安排學生參觀、觀摩、學習。
教學實踐:我系小學組教學實踐課程長期利用每周二上午8:00-8:45的時間(即小學教師晨會時間)安排學生到附屬小學進行教學實踐(並解決小學晨會時間的教學問題)。學生必須提前規劃好課程,寫好教案討論後才能去教學,教學中互相觀察,結束後進行反思和復習。學生體驗實際領導壹個班級的挑戰,體驗與孩子互動的方式,並嘗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個案咨詢或團體咨詢:本系相關課程包括個案研究、咨詢和團體咨詢等。學生經常被安排承擔真實小學的特殊案例,在教授的指導下從事案例或團體輔導工作,獲得實踐經驗,同時幫助改善真實小學生在作業或生活中的適應問題。
陶藝支教誌願者班:成立於1990年2月,由大學教育系蔡副教授和大學張麗華老師發起,帶領壹批對陶藝有濃厚興趣、熱心公益的大學教育系壹年級學生組成支教誌願者服務社。開設這門課的目的是為了輔助程池大學陶瓷基礎課程的教學。支教誌願者主要是輔助教學,觀摩學習,為以後的教學工作做準備,輔以陶瓷課程的學習,為以後成為壹名多才多藝的全能型教師做充實的準備。這個班屬於壹個服務誌願者小組,以教學輔助和實踐檢驗為主,同時學習制陶技藝,發揮創作能力。今後,朝旨在擴大並確立自己為國立成大的正式社團,擴大誌願服務精神和發展陶瓷藝術創作人才,培養該階層成員的服務精神和陶瓷藝術創作技能,為社會公益和藝術文化盡壹份力。
(4)研究生課程註重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訓練。
本系碩士和博士項目的課程註重研究方法的訓練,以多種方式容納測量方法和定性方法。計量方法包括實驗設計、方差分析、多元回歸、各種多元分析方法、時間序列模型、結構方程模型等。學生可以按順序上課,練習。定性方法包括哲學分析、案例研究、行動研究、訪談、紮根理論、生活史等。學生可以選修課程,並在實踐中體驗。在博士、碩士論文的指導過程中,也重視邏輯思維的培養和研究方法的恰當掌握。
(5)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鼓勵學術出版和學術界參與。
鼓勵研究生多發表學術論文,資格審查方式不限於紙筆測試。經評審出版的作品可作為口試基礎完成資格審查。
此外,為提供學術出版機會,促進學術團體交流,提升研究氛圍,本系每學年舉辦數次學術研討會,出版學術刊物。這些活動概述如下:
學術研討會:本系舉辦了“2003年全國程池大學教育學術論壇暨創新與創造研討會”、“程池大學面向世界公民的素質通識教育教學研討會”、“2004年全國程池大學教育學術論壇:另類與創新研討會”等活動,為系內外師生提供了大量發表和交流的機會。以“另類與創新:從臺灣省本土教育經驗出發”研討會為例。研討會於1993年6月19日和20日舉行。教育部部長杜和大學鄭瑞成校長共同主持了開幕式,杜部長為攀登北美最高峰的四名全能中學生頒獎。開幕式以音樂和舞蹈表演拉開序幕。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共發表論文60余篇,為教師、師生、院系、學校之間的多元學術交流提供了平臺。研討會也在另類學校的同步展臺展出,最終另類學校的關閉以施瑯的形式完成。
學術講座:包括碩士、博士班師生專題講座、本科生講座。前者側重於研究觀點的啟發,例如為劍橋大學教授Whitebread博士舉辦了壹場關於“發展青少年學習者的自我調節能力”的講座。後者強調實踐經驗的分享。例如,最近的活動包括藝術家許的“遊走在藝術與教育之間”和深受喜愛的幼兒園園長陸兆平的“與兒童交流的藝術”。
學生自發的社區互動:包括在線社區互動和讀書會等。,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主動探索問題的能力。
學術期刊:教育與心理研究期刊是臺灣省教育領域兩大TSSCI期刊之壹。它每年出版四次。過去,編輯工作由教育系和心理系共同支持。最近主要由教育學院支持,為教育和心理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專家學者提供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
這個部門的各個部門設定自己的目標和目的。
從87學年開始,本系本科班分為小學教師組和中學教師組兩個組,這是我國第壹個分別培養中小學教師的舉措。但由於大環境因素的影響,小學教師組從98學年開始停止招生。基於我校自由多元的學術環境,利用學科間的融合與交流,為有誌於“教育”的學生提供廣闊的專業成長和學習環境。因此,本系本科部的宗旨和目標是:
(1)培養中小學優秀教師;
(2)培養優秀的教育管理者;
(3)培養有誌於教育學術研究的人才;
(4)配合國家政策,提供促進教育的服務功能。
因為未來的社會不僅僅是培養“教師”,更註重“全方位”和“多元化”能力的培養。憑借程池大學異質多元的群體、開放包容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我們可以更好地滿足未來社會對專業人才和通才的需求。由於各個部門和協會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許多交流和互動的機會,可以提供不同的視角,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以應對日新月異的時代。此外,還有更多輔助院系和雙學位可供選擇,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多樣化的專業知識。
至於研究型的碩士、博士班,按照專業領域分為教育哲學組、教育管理組、教育心理與咨詢組三個組。因此,該系碩士和博士班的目的和目標如下:
(1)培養教育哲學、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學、咨詢三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型人才;
(2)培養教育行政中高層領導;
(3)培養專業輔導人才;
(4)培養具有研究能力的中小學教師(所謂“研究型教師”)。
無論是哪個專業領域,本系的碩士和博士項目都希望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和對教育問題的敏銳觀察力,加強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很好地利用研究工具,提高研究質量。更具體地說,該系強調研究生應具備以下基本能力:1)能夠廣泛深入地探索教育學的某壹特定領域;2)能夠運用適當的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分析各種研究數據;3)能夠積極參加國家和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教學目標
目前,該系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和博士班,其教學目標如下:
(1)學士班:
自1987學年起,本系本科分為小學教師組和中學教師組兩個組別,每年招收新生60人左右,分別培養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小學教師組自1998學年起停辦)。學生也可以分組選課。在兩個組別修滿規定學分,並完成中學和小學實習的,均可獲得中學和小學任教資格。
(2)大師班:
從1988學年開始,本系的碩士項目分為三個組:教育哲學組、教育行政組和教育心理與咨詢組,以幫助學生有更清晰的研究知識和專長。此外,它還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旨在培養兼具人文素質和教育專業知識的教學和管理人才。本系自95學年開始,將教育集團哲學與教育心理與輔導合並,統稱為教育系碩士班,課程結構也做了相應調整,以“教育基本理論與方法”和“教育心理與輔導”為主軸,培養研究/測驗R&D人才、探究/教學領導/教師、輔導與輔導人才。未來的課程會更加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選課;該系與心理學系合作,每年從碩士班中挑選兩名學生選修咨詢心理學家的課程。相關信息請參考碩士班課程結構(規章制度表-碩士生-其他)。
(3)博士點:
本系博士點自87學年起,分教育哲學組、教育行政組、教育心理與輔導組三組招生。它專註於高級學術和高級專門實踐操作的探討,通過跨學科融合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從事理論研究和專題研討,在嚴謹、專門的學術環境中培養高級教育學術研究人才,從而為教育學術和實踐創新做出更多開拓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