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湖南,網絡名人,竟然是硬核工業大省?

湖南,網絡名人,竟然是硬核工業大省?

作者|大米

編輯|車何苗苗

說到湖南,妳會想到什麽?

是剁椒魚頭、臭豆腐、小龍蝦、文和友、現代中國茶葉店等讓人要排隊等兩個小時的湘菜,還是張家界、嶽陽樓、鳳凰古城、橘子洲等旅遊景點?

是快書、天天向上、郎姐、困難重重的哥等火熱的綜藝節目,還是舊石器時代的湖湘文化和偉大事跡?

短視頻時代,湖南的美食、美景、娛樂占據了熒屏,成為網絡名人大省。

2020年11月黃金周,有網友發微博調侃“這個長假,6543.8+04億中國人中有4億人來長沙了!”

長沙,用實力詮釋了什麽叫做“網絡名人之城”。

然而,網絡名人和湖南還有鮮為人知的另壹面——硬核產業大省。

2020年,在全國31省市GDP排名榜單上,湖南省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以41,781.49億的GDP位列全國第九。

如果再深入挖掘,可以發現湖南4萬億GDP背後還有壹個主要貢獻者——“工程機械行業”。

2020年,湖南工程機械規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2524億元左右,占全國工程機械行業總量的27%,總規模11年居全國第壹。

各種網絡名人標簽之後,硬核湖南大放異彩的時候到了。

01湖南工程機械行業到底有多強?

如果以湖南為例,中聯重科壹定占有壹席之地。

2020年,中聯重科營收將達到651.09億元。對比當年各省市的GDP數據,2.6中聯重科可以支撐西藏自治區的GDP。

然而今天600億巨頭的故事,卻是從貸款50萬開始的。

中聯重科的前身是1992的常機械建設研究院。1985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後,長沙機械建設研究所科研經費縮減至1/3,如何生存成為重要課題。

“國家提出集科、工、貿於壹體,我們決定成立壹家公司,”時任總裁的詹純新說。“我和7個同事從零開始,借了50萬。”中聯重科就是這樣誕生的。

原建設部長沙工程機械研究所

壹個200平方米的車間,扳手和螺絲刀...當時的中聯重科除了人才什麽都沒有。

對於技術密集型的工程機械行業,人才將擁有壹切。當時中國經濟蒸蒸日上,全國到處都是工地。中聯重科用壹臺“混凝土泵”贏得了市場。

從1,994的營業額到現在的651億的營業額,隨著公司的上市,工廠從200平米發展到國內14個園區,全球50多個常駐辦事處...29年,詹純新與中聯重科壹起創造了壹個傳奇。

在2021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榜單上,中聯重科排名全球第五,中國第三。

中聯重科並不是湖南唯壹的工程機械制造商。榜單上,三壹重工、鐵建重工、三和智能這三家湖南工程機械廠商的表現也非常出色,分別位列第三、第三十、第三十二名。其中,鐵建重工作為中國最大的專業化裝備制造企業,營業利潤位居世界第壹。

縱觀整個榜單,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前5名中,湖南長沙占據兩席;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湖南長沙企業占據了中國的4/11,這四家企業的銷售額達到上榜中國企業的54.2%。

在這份榜單上,湖南扛起了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的半壁江山,“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實力遠不止於此:

首先,規模大。

在湖南工程機械的產業鏈上,不僅有三壹重工等4家龍頭企業,還有600多家主機制造及配套企業,其中三壹重工在長株潭有近500家供應鏈企業。

湖南省國家級工業園區分布圖

各地的工程機械生產廠家,使得湖南在工程機械領域不僅有較大的輸出規模,而且產品種類繁多:

壹方面,龐大的產業集群源源不斷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輸送各種工程機械。2020年長沙挖掘機、混凝土機械、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為10.6萬、6.6萬、4505臺。簡而言之,中國每生產四臺挖掘機,就有壹臺來自長沙。

另壹方面,依托龐大的產業集群,湖南工程機械總隊形成了12大類、100多個子類、近500個型號規格的工程機械產品,覆蓋了全國70%的工程機械品種。

其次,效益好。

從企業數據來看,目前全國工程機械相關企業618.9萬家,其中山東以72萬家位居第壹,江蘇、廣東分列二、三位。湖南只有15.7萬家企業。

而在全國工程企業數量排名15的湖南,2020年實現產業規模2524億元,營業收入占全國的27%。

簡單來說,湖南的工程機械行業用2.5%支撐了全行業的33%,這個總規模的冠軍席位在湖南已經把持了11年。

最後,品牌很美:

工程機械作為大型裝備制造業的核心,被稱為“大國重器”。目前,全球工程機械產業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歐和東亞,湖南長沙是全球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之壹。

而湖南長沙,這塊招牌早就走向國際了:

2011年,福島第壹核電站發生爆炸,發生核事故。日本政府請求三壹重工支援62米混凝土泵車向1機組註水降溫;

2021年4月,卡塔爾首都多哈,2022年卡塔爾2022年FIFA世界杯主體育場Lourseyre體育場封頂施工現場,來自中聯重科的8臺超高噸位塔吊在66米高空,重達2300噸的主索網與空中鋼結構連接;

在莫斯科地鐵施工現場,鐵建重工的大型盾構機像“鉆地龍”壹樣加速掘進;何山智能、打樁機械和挖掘機械已進入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左至右:①中國三壹重工支援日本62m泵車;Lourseyre運動場中聯重科TC8039-25塔吊;③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項目首條隧道貫通。

如果把湘南制造的每壹臺工程機械都標成壹個紅點,那麽,打開世界地圖,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就會被上萬個紅點點亮。

中聯重科全球分布圖:海外機構遍布80多個國家,產品出口海外近100個國家。

那麽,實力如此雄厚的工程機械行業是如何形成的呢?

關上壹扇門,打開三扇窗。

發展工程機械行業,可以說是湖南人信奉的“我的命靠我。”

其實從地域上來說,湖南發展工程機械行業的可能性不大。

打開地圖,可以看到湖南北臨長江,南臨南嶺。武陵山、雪峰山、羅霄山貫穿其中。以洞庭湖為交匯點的湘江、資江、沅江、澧水環繞四周...被壹湖三山四水包圍,湖南人很難走出湖南,即使是從南到北。

據史料記載,明清時期,湖南的考生要去湖廣興的省會參加省考,尤其是南方的考生,也就是現在的郴州、永州,至少要提前兩三個月出發。運氣好的話可以在農歷八月準時參考。倒黴的只能在洞庭湖壹條船上餵魚蝦,裹著驚濤駭浪。

湖南省地形圖

那麽湖南人是怎麽做到的,從離不開本省,到遍布全球的工程機械行業?

上帝是公平的。在為湖南關上壹扇門的同時,打開了三扇窗,奠定了湖南工業的基礎:

首當其沖的是豐富的礦產資源。

要知道工程機械的產業鏈上遊主要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材料行業、電機和零部件制造業,比如工程機械用鋼、內燃機、液壓系統、軸承等。這些原材料在工程機械企業中的總成本已經達到90%以上。wind數據顯示,三壹重工和中聯重科的原材料成本占比分別為90.78%和95.28%。

湖南恰好是中國礦產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壹。

截至2020年底,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種中,湖南石煤、鉍、銻等8種礦種儲量居全國首位,全省共有礦業權3564個...豐富的礦產及其衍生的資源企業也助力了湖南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

三壹重工2016前五大供應商中,湖南華菱湘潭鋼鐵公司為第五大供應商,主要提供鋼材、板材等原材料。

簡單來說,在湖南,工程機械行業的原材料供應不是問題。

但是,即使礦產資源豐富,所謂“有米可煮”,但是在封閉的情況下,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來做飯,那麽人和工廠從何而來?

總結起來,有兩件大事。

第壹,太平天國時期,湘軍贏得了戰爭、名聲和大量的財產。

擊敗回歸的湘軍,不僅打破了地域限制,也向全國證明了湖南的強大存在;而且用勝利得來的錢,壹方面在湖南廣泛興辦學校和教育,培養了大量人才,增強了湖南在政治朝廷的話語權。另壹方面,建立了大量的現代化工廠,為湖南留下了工業火花。

二是清末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修建了粵漢鐵路。

當時清政府想修壹條從湖北武昌到廣州的鐵路。然而,從湖北到廣州有兩條路線,途經湖南或江西。

“要致富,先修路”這個千古不變的道理,大家都懂。湖南是帶著湘軍勝利的信心和譚嗣同等知識分子的鬥爭取得勝利的。

1936年,修建了近40年的粵漢鐵路通車。這壹時期,湖南長期以來借著東風迅速發展:

長沙經濟交匯點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北京、天津、上海、武漢、江蘇、浙江等地批發商購進的工業品、洋貨,通過鐵路運抵長沙,長沙的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出。

株州從1898的小集鎮轉型為知名的工商業城市,煤炭、瓷器、鞭炮、谷米等商品紛紛聚集,成為名副其實的“火車拉動的城市”;

隨著商貿的進壹步發展,郴州已成為附近地區近600萬人口的食鹽和日用工業品的中轉站,私人汽車運輸、鐵路運輸代理、收集土特產的信托業等古代物流業也發展迅速;

……

整個湖南都親身實踐了交通對城市發展的決定性作用。

時至今日,湖南依然信奉這個真理。產自湖南的鋼鐵巨擘,修建了這些縱橫交錯的交通幹線,為城市經濟發展註入了動力,同時也源源不斷地將自己輸送出去。

“十四五”期間湖南省綜合運輸通道布局示意圖

在以湘軍的苦難、霸道、誓死為代表的湖湘精神下,資源、交通搭臺,把“工程機械行業壹家獨大”這出戲唱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王的配合。

產業、市場、人才都在崛起。

湖南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先看地理位置——吸引大量工廠入駐,激活未來發展潛力。

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以前湖南人走不出的景觀困境,成為很多工廠入駐的重要因素。

戰時,多山的湖南成了天然的避難所,對礦產需求巨大的工廠和兵工廠在湖南設廠。

據不完全統計,民國時期,湖南* *有3個省立工廠,50多個私營機器廠,但抗日戰爭初期後,1943年,湖南* *有大小機器廠714個,職工近3萬人。

如果說湘軍勝利時建成的壹批現代工業留下了火種,那麽戰爭時期入駐的大大小小的機械廠點燃了湖南工業的火花,今天的湖南工程機械工業早已成為燎原之勢。

在這背後,另壹個“地緣優勢”也不容忽視,那就是長株潭三角發展的潛力。

長株潭雖然沒有長三角、珠三角那麽有名,但已經成為壹個相當成熟的產業集群。

翻到長株潭三角2020年的答卷,三市GDP總量為1759142萬元,占湖南省GDP的42.1%,略高於武漢2020年151100萬元的規模。

為什麽要和武漢比?

歷史上,同屬於湖廣省的湖南壹直被地理、交通、工業發展更先進的湖北壓得喘不過氣來。比如湖南考生需要跋山涉水到武昌參加考試,又比如為修建粵漢鐵路而建的大量工廠在武昌落地...明明是壹個省的,湖南好像是領養的。

如今,長株潭這三個已經可以單打獨鬥的城市,憑借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為城市群的發展做好了準備。可以說壹百年後,三劍合璧的長株潭,相對於武漢已經穩固了壹頭。

長株潭經濟壹體化核心區空間結構規劃

長株潭三市位於湘江中下遊,相距僅30~40公裏。在銜接順暢的交通網絡下,長沙到株洲坐高鐵15分鐘,到湘潭11分鐘。

更誇張的是,在長株潭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的發展下,明年年底湘潭市民有望在家門口乘坐長沙地鐵。

隨著集團的發展,湖南的工程機械行業還能擔心上壹層樓嗎?

再看天氣——築牢工程機械行業基礎,獲得廣闊發展市場。

不怕對手是尖子生,就怕那個尖子生開外掛。株洲市就是這麽可怕的工業尖子生。

建國初期,在當時國際環境的影響下,國家將很多產業向西南地區轉移。在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設備的幫助下,株洲成為建國後首批建設的八個重點工業城市之壹。

此外,湖南其他城市也承接了不同的機械產業。比如1963年,上海建築機械廠(後來的浦源機械廠)搬遷到常德。

隨著諸多優勢產業的轉移,湖南擁有發展工程機械產業的良好基因,贏在了起跑線上。

然而,強者也需要使用武力的力量。說白了就是市場。而湖南正好趕上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鐵路、公路、房屋建設加快,為湖南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

以交通為例。1978年,我國公路和鐵路營業裏程分別為89萬公裏和5.2萬公裏。到2020年底,這兩個數字分別增加到519.8萬公裏和14.6萬公裏。在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下,可以說占據全國工程機械市場70%份額的湖南,建造了大半個中國。

如果沒有屏障,我們的房子和道路早就建了很多——常住人口城市化率63.89%,百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速鐵路覆蓋率95%,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速公路覆蓋率98%...

那麽請放心,國際上對高科技新型建築設備的需求還在增加,湖南的挖掘機根本不擔心賣不出去!

最後看人和和諧——人強,人多,人還“無情”,註入產業活力。

說到底,工程機械行業還是壹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所以人和自己掌握的技術很重要。湖南的建築機器人強且多,也“無情”!

強者,從“國家隊”做起。

說到湖南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工程機械研究所(後更名為長沙工程機械研究所)從65438遷至長沙0978。

國家隊為湖南帶來了大量工程機械行業的專家和研究人員,以及大量的技術和科研支持。

從65438到0978,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所科研經費削減了2/3。為了生存,該研究所被迫轉讓圖紙專利。這次出售或許是研究所的魔咒,但恰恰相反,近170企業憑借研究所的技術迅速崛起,成為湖南工程機械行業的中堅力量。

研究所的前輩們為湖南的工程機械行業培育了雄厚的基礎,而這棵大樹要想越長越好,後續的人才供給是必不可少的。

湖南既有高端人才,也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加入。

首先,湖南高校多。教育部2019數據顯示,湖南省共有125所高校,全國排名第七。同時,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3所985、985高校,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同時還有包括湖師師大在內的4所265438+高校。

其次,湖南有湘鄉鋁廠研究所、化工部湘東化工機械廠研究所、核工業第六研究所等多個國家級科研院所。

在成為王者的路上,湖南工程機器人也有“百折不撓,敢打敢拼”的精神,這種鬥爭已經到了“無情”的地步。

何山智能的創始人何慶華和他的員工在參觀了慕尼黑的寶馬工程機械展後,看到整個中國軍團的展臺都沒有韓國公司的氣勢,深受刺激。

隨後,我們努力成為世界第32家制造商,我們的產品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壹重工在面對挖掘機的關鍵部件“液壓件”問題時,拒絕了外國公司的不平等協議。李龍液壓公司在杭秘密成立,員工不穿三壹工裝,工廠不簽三壹...十年磨壹劍。2018年,三壹30%的挖掘機配備了獨立的液壓元件。

湖南很難不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的王者,從產業基礎到市場機會再到人才實力。

這座城市工業發達。

近年來,網絡名人城市層出不窮。

不可否認,網絡名人城的建立為城市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潛力。但是,除了“衣食住行娛樂”,壹個城市的硬實力背景也要看。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是城市實力的“硬核”。

我們看到成都的電子信息產業,突破科技瓶頸問題,展示硬核技術創新裂變的中國速度;

Xi安航天,飛入尋常百姓家,也實現了建造夢想宮殿的雄心;

互聯網時代從來不怕缺少壹個壹時的網絡名人,但區域經濟的硬核產業實力才是大國崛起繁榮所能依賴的核心。

-結束-

  • 上一篇:蘇州園區公積金網(為您提供便捷的公積金服務)
  • 下一篇:我心向黨演講稅務局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