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14歲高小畢業後入伍,15歲隨軍外出,曾做過上士,後來以書記名義隨大軍在邊境剿匪,又當過城區屠宰稅務員。看盡人世黑暗而產生厭惡心理。接觸新文學後,於1923年尋至北京,欲入大學而不成,窘困中開始用“休蕓蕓”這壹筆名進行創作。至三十年代起他開始用小說構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壹系列代表作,如《邊城》、《長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記》。他以“鄉下人”的主體視角審視當時城鄉對峙的現狀,批判現代文明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所顯露出的醜陋,這種與新文學主將們相悖反的觀念大大豐富了現代小說的表現範圍。
沈從文壹生創作的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壹個。早期的小說集有《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等,基本主題已見端倪,但城鄉兩條線索尚不清晰,兩性關系的描寫較淺,文學的純凈度也差些。30年代後,他的創作顯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說有《龍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如蕤(rui)集》《從文小說習作選》《新與舊》《主婦集》《春燈集》《黑鳳集》等,中長篇《阿麗思中國遊記》《邊城》《長河》,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文論《廢郵存底》及續集、《燭虛》《雲南看雲集》等。沈從文由於其的創作風格的獨特,在中國文壇中被譽為“鄉土文學之父”。
從作品到理論,沈從文後來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鄉村生命形式的美麗,以及與它的對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結構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與自然“和諧***存”的,本於自然,回歸自然的哲學。“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壹種“優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創作要負載的內容。
歷史研究
周新國先生建國後,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1年出版了歷時15年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湖南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壹書中還記載過沈從文晚年主要從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的情況,指出沈從文晚年在古代歷史文化研究方面的成績。在研究中國古代銅鏡戰國鏡方面,沈從文《銅鏡史話》指出:“戰國銅鏡以它規範化的形制、精美的裝飾紋飾見稱,這標誌著中國古代銅鏡已經從早期的稚樸走向成熟,楚鏡是其中很有名的壹種。先在淮河流域發現,通常稱為‘淮式鏡’。解放七年來,因長沙戰國楚墓出土同類鏡子格外多,才知道它是楚國的產物,叫作‘楚式鏡’比較正確。從現實材料分析,青銅鏡子的發明,雖未必創自楚國,但是楚國鑄鏡工人,對於提高生產技術和豐富鏡子裝飾藝術,無疑有過極大的貢獻。”這壹評價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年表
少年時期的沈從文1902年生於湖南鳳凰縣壹個軍人世家,學名嶽煥,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參加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遊擊第壹支隊,駐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鄉小學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壹帶,後正式參軍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升學未成,在郁達夫、徐誌摩等鼓勵下自學寫作。
1923年去北京。報考燕京大學國文班,未被錄取。在北京大學旁聽。
1924年開始在《晨報副刊》發表作品,接著又在《現在評論》、《小說月報》上發表。
1928年從北京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籌辦《紅黑》雜誌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吳淞中國公學任教,愛上女學生張兆和。這時期的作品集為《鴨子》、《旅店及其他》等。
1930年後赴青島大學執教,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等。
1931年陪同丁玲營救胡也頻未果,護送丁玲母子回湖南。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文學院講師;
1933年9月9日,與張兆和結婚。同月23日,與楊振聲合編《大公報·文藝副刊》,創作《邊城》。
1938年春,到昆明,繼續與楊振聲編選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1月,任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開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文物研究。
1949年後,長期從事文物研究工作。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壓力而自殺,獲救。
1960年發表《龍鳳藝術》等文。
1969年去湖北鹹寧五七幹校勞動。
1978年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1980年偕夫人張兆和赴美探親講學。
1981年出版了歷時15年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
1983年突患腦血栓,住院治療。
1984年大病壹場。搶救脫險後,說話、行動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
坎坷的壹生
沈從文的壹生是坎坷的壹生,是奉獻的壹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遊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闖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寫作謀生;1928年至1930年,沈從文被徐誌摩發現,將這位小青年推薦給中國公學校長胡適,在上海中國公學任講師,兼《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主編;1931年至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至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壹項空白。
孩童趣事
1915年,沈從文由私塾進了鳳凰縣立第二初級小學讀書,半年後轉入文昌閣小學。因沈從文天性活潑好動且貪玩,常常逃學去街上看木偶戲,書包就藏放在土地廟裏,有壹次,他照樣把書包放在土地廟,看了壹整天的戲,戲看完了,別的孩子早已放學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廟裏去書包,才發現書包不見了。這時他急了,但轉念壹想:書包不見了,也不是什麽大事。第二天,他硬著頭皮照樣上學,剛走到校園裏壹株楠木樹下,就遇見了他的級任老師毛先生。毛老師面帶怒色,罰沈從文跪在那株楠木樹下,大聲責問沈從文昨天到哪裏去了。沈從文知道隱瞞不住,幹脆回答:“看戲去了。”毛老師見沈從文貪玩逃學還如此理直氣壯,便狠狠地批評說:“勤有功,戲無益,樹喜歡向上長,妳卻喜歡在樹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爭氣了!”大約跪了半個小時,毛老師才叫他起來。這時,毛老師用溫和的口吻問沈從文恨不恨老師罰他跪在樹下。沈從文毫不掩飾地說:“當然恨,恨妳不該在同學面前罰跪侮辱我。”後來,毛老師把沈從文帶進辦公室慢慢開導說:“樹木是往上長的,妳卻要往下跪。人必須要求進取,不能自輕自賤而要自尊自貴。”經毛老師耐心地說服教導壹番後,沈從文知恥而後勇,壹改以往的頑劣脾氣,勤奮學習,成績提高非常快。
[編輯本段]個人作品
沈從文壹生***出版《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篇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