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礎環境設施(機房、配電等。).
(2)網絡系統的拓撲結構、線路支持和產品配置。
(3)應用系統技術路線、配套產品和系統功能。
(4)信息技術應用發展計劃。
(5)現有信息系統的經驗和限制。
和分析,可以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
(1)技術是否單壹陳舊落後。
(2)基礎設施是否老化不足。
(3)應用系統是否功能單壹,不適應功能變化。
(4)架構是否落後,無法適應制度變遷。
(5)系統是否缺乏架構,系統集成性差。
(6)數據標準化程度是否太低,數據是否沒有享受或附加值。
具體分析請參考以下。
3.1.2.1具備基本條件。
經過幾年的建設,我國計算機網絡系統已形成壹定規模,部分省份電子政務信息網絡框架初步建立,能夠提供及時、重要的信息,具備了全面建設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基礎條件。
以廣東省為例,其社保業務系統,尤其是勞動和社會保險系統,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計算機化。如廣東省社保局在1994啟動社會保險計算機管理系統,並不斷升級完善,實現了基金征繳、待遇審核、基金財務管理和養老、失業、工傷等基金的網絡化計算機管理,在社會保險業務管理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再比如深圳勞動信息系統,建立了全市勞動信息管理系統、城市運力管理系統等。全市勞動信息系統擁有31個網點,實現了就業介紹廣域網系統、勞動法規系統、招調工管理、職業技能鑒定系統、企業工資管理系統、工資增長線管理和最低工資管理、勞動監察系統、信訪、監察審判、勞動安全系統等。
3.1.2.2信息化建設還不完善。
由於近年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保險政策和相關勞動法規發生了重大變化,業務系統的管理模式也由單壹管理向多層管理轉變,業務量迅速增加。現有的IT資源,包括設備、網絡、數據庫和應用軟件,已經不能滿足現有業務的需求。而且受當時業務發展和通信網絡技術發展水平的影響,現網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系統網絡發展不平衡。目前的網絡根據不同的業務應用是分散的、獨立的,其特點是:網絡結構簡單,設備便宜;網絡結構松散,缺乏靈活性和統壹性;網絡技術落後,設備陳舊,難以滿足現有社保業務和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需要。
因此,在統壹規劃、統壹標準、充分利用、共建分步實施、分級管理、網絡互聯、信息共享的指導下,建設省級信息網絡互聯平臺,連接各地子系統,構建統壹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是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的基本目標。
在應用和網絡方案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現有的IT資源,將各個時期投資與未來發展的兼容性融入系統方案中,以保護現有的投資項目,特別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設備和數據資源,實現新舊系統的平穩過渡。
3.1.2.3社保業務變化產生的需求
社會保障政策的調整和變化,特別是免費醫療制度的改革、社會保險費的稅收征收管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帶來的就業壓力,都會促使社會保障政策不斷調整和變化。這些調整和變化必然會影響到業務系統的變化,因此社保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必須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社保業務也在發生變化,業務管理從分散、單壹管理向直接和間接管理相結合的多層次管理轉變;同時,收支標準由單壹標準向多元化標準轉變,業務量大幅增長,業務分工更加細化,業務發展越來越快,參保人數急劇增加,對計算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業務系統由單壹業務向綜合業務轉變,由局域網向廣域網轉變,由本地服務向社會化公共服務轉變。因此,需要建設統壹的網絡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平臺,實現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
在社保業務辦理過程中,會不斷提出新的業務系統需求,如:用於稅收征收的社會保險費系統、用於社會化發放的社保繳費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包括政策模擬系統)、用於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咨詢查詢系統等。,與此同時,壹些不必要的商業制度,如公共醫療,將被廢除。因此,應用系統的設計必須立足現在,著眼未來,這就要求系統配置靈活、開放、可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