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校園貸註銷”占各類網貸詐騙的32.14%。
受害人被騙後,不僅繼續背負巨額貸款,個人生活和工作也受到很大影響。
自稱是金融平臺客服,幫忙註銷貸款賬戶。
2020年6月,潮汕青年陳棟接到壹個來自陜西的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客服人員,想幫他取消“校園貸”。
據對方稱,陳棟在中山大學南方學院讀書時曾使用過貸款。現在國家要整頓“校園貸”。受銀監會委托,他們幫助“校園貸”學生銷戶,避免影響其征信。
陳棟已經畢業六年了,他不記得自己是否註冊了。但在對方準確說出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學校、畢業時間後,陳棟相信了對方客服人員的身份,心想“如果有人幫忙,請取消”。
2016以來,國家多部委出臺多份文件整治“校園貸”,規範管理“校園貸”服務機構,取締關閉多個平臺。騙子以此為借口,稱平臺關閉後,“校園貸”賬戶也會註銷,否則會影響征信。其實個人征信和戶口註銷與否沒有關系。
幾乎與此同時,畢業不到半年的鐘靈也接到了壹個內容相似的陌生電話。她試圖主動取消。但是壹個小時後,電話又來了。當對方聽說鐘靈被取消,他們要求QQ好友幫助確認結果。
鐘靈回憶,對方說後臺有異常貸款,但鐘靈自己看不到,不排除會影響征信。後來對方發來“對不起,相關平臺‘中郵錢包’無法註銷”的截圖,表示要註銷“校園貸賬戶”,必須先清空“中郵錢包”,這就為接下來的騙局埋下了伏筆。
假冒平臺客服身份,會發壹個假的“紅頭文件”。
成亮從江門開放大學畢業壹年半了,但他還是沒能逃脫被騙的命運。2021年元旦,江門的成亮接到壹個來自東瀛的陌生電話。對方說亮的信息被泄露,自己的賬號被盜註冊,導致記錄異常。慌亂中,成亮加了對方的QQ。
騙子加QQ後會發假身份證、客服工作證、國家整治校園貸的“紅頭文件”來偽裝身份,並保證後續操作有銀監會監管。
騙子會偽裝網貸平臺的客服,發來偽裝的身份證和工作證。
獲得信任後,騙子會拋出更多的話:無論是對征信的常規影響,還是隱藏在後臺的異常記錄,或者是被盜的賬號註冊。這個騙子假裝好心幫助取得信任,但實際上他已經挖好了陷阱。
在層層指引下,陳棟被騙6萬元,鐘靈向對方轉賬4.2萬元,成亮被騙6萬余元。
鐘靈每月必須向中國郵政公司償還近4000元。
分享屏幕引導貸款,呼叫指定賬戶取消。
幾通電話下來,95歲的陳夏怡被騙了189800元。她從重慶工商大學畢業不到三年,189800元對她來說是壹筆巨款。
加了對方的QQ後,陳霞被拉進了“註銷部”的QQ工作群,方便溝通。後來,陳霞知道,除了她以外,小組裏的九個人都是騙子。
“對方讓我‘清零’所有可用的貸款額度,轉到指定的‘存貨賬戶’,我才能銷號。”陳霞說,對方聲稱貸款是
與以往的電信詐騙不同,“取消校園貸”的騙局是誘導受害人“銷戶”。騙子謊稱“貸款金額是他們批準的”,不需要受害人還款。然後以個人征信與所有平臺相關為由,要求受害者在不同平臺進行轉貸。
陳霞的存款被騙走了25000元。
“他們說網貸平臺上的額度是他們的,不交就得交滯納金。”於敏記得,她讓對方報警,對方卻傲慢地說直接找警察談。十五分鐘後,於敏到了派出所,把手機交給警察,在那裏馬上掛了電話。
相比之下,正在準備考研的麗貝卡就很幸運了。在對方語音的指引下,麗貝卡發現要求轉賬的金額與他的信用額度完全壹致,麗貝卡表示懷疑。
“有壹些不耐煩,威脅我,說我沒有註銷賬戶。以後我自己賠,找法院也沒用。”麗貝卡說,她覺得對方是騙子,就掛了電話。事後,她專門打電話給銀聯確認賬戶安全,但還是覺得害怕對方能掌握這麽多準確的個人信息。
有的人透支信用卡還貸,有的人被征信逾期影響。
受害者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後,大多已經立案。但只要案子沒破,貸款還在受害人頭上,就成問題了。有些人是拆東墻補西墻,而另壹些人寧願延遲償還貸款,因為他們的信用記錄受到影響。
向陳霞的弟弟借了4.4萬元,做了小額貸款。她在中國建設銀行貸款654.38+0.2萬多,壹年。她還沒想好到期時該還什麽。
成亮正在還錢。他打工壹個月能掙3000多塊錢,幾乎全部用來還“小貸”“貸款”,按照還款時間表,要還近三年。
於敏決定先不退,但還是被美團金融扣了。
二月份,於敏的賬戶沒錢了。平臺扣款失敗後,發出逾期催款,利息越來越高。
標註的“逾期”已經記錄在鐘靈的征信報告中。被騙後,鐘靈不得不面對中國郵政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公司”)4.2萬元的貸款。經過幾次溝通,她無奈接受了12無息償還本金的方案。
“每個月都回來。
三千多塊錢壓力很大。”鐘靈說,她大學畢業才半年,還背著3.2萬的助學貸款。無奈之下,她從信用卡透支了3027元,還了第壹筆本金。2020年底,鐘靈的父親突發腦溢血去世,鐘靈自己也失業了,在超市打零工,但沒有錢償還第二筆貸款。
在征信報告中,除了逾期記錄,鐘靈還有3.2萬元助學貸款需要償還。
2月,她在贛州壹家銀行找到了新工作。她提前通知單位,自己的征信“逾期”,要求在入職前還清貸款,否則將失業。她壓力很大。“我才20歲,不想因為被騙壹次就毀了自己的壹生。”
請求註銷逾期記錄被拒,信用不良或伴隨5年。
為了保住這份工作,消除個人征信逾期記錄,鐘靈又展開了壹場拉鋸戰。
鐘靈試圖與中國郵政公司溝通,支付了第二筆本金,向朋友借錢,按時支付了第三筆本金,並準備了第四筆本金。她向中國郵政客服承諾不會逾期,但還是無法消除不良記錄。
在鐘靈,第壹筆貸款沒有償還,並且有逾期記錄。
中國郵政公司回復鐘靈稱,在12貸款未還清的情況下,平臺無權刪除征信記錄,出借人未按時還款,個人征信記錄必然會留下不良記錄。
“雖然鐘女士還款逾期是有原因的,但是沒有辦法。"北京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金莎解釋,個人信用報告是對個人過往信用行為的客觀記錄,並不區分"善意"和"惡意"欠款。
“如果借款人未還款,平臺提前註銷逾期記錄的可能性較小。”北京嘉川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陳文昌表示,借款人還款後,平臺有消除逾期記錄的義務。如果平臺無法履行,借款人可以向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投訴。
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為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5年;超過5年的,應當刪除。在保存期間,信息主體可以對不良信息進行說明,征信機構應當予以記錄。
對於鐘女士來說,貸款還清後,逾期記錄不壹定消除,甚至可能伴隨5年。她只能繼續和中國郵政公司交涉,希望平臺能理解她的難處。
微博統計詐騙金額過億,公安部發布詐騙高發預警。
在國內,存在大量“取消校園貸”詐騙的案例。
2020年6月,公安部刑偵局發布“校園貸詐騙註銷高發”預警,並總結了此類詐騙的套路。首先,騙子會以“平臺客服”的身份變相聯系受害人,通過偽造“營業執照”和工作證來打消受害人的疑慮;其次,騙子會準確報出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住址、貸款金額等進行精準詐騙;隨後,騙子會編造理由,比如影響征信讓受害人恐慌;最後要求受害人完成轉賬。
公安部刑偵局發布“取消校園貸詐騙”預警。
無論是否有網貸記錄,都難以避免“取消校園貸”的騙局。中消協曾發文指出,騙子的詐騙手段有兩種:對於有貸款記錄的,騙子會聲稱“需要按照國家相關政策配合銷戶,否則個人征信會受到影響”;對於沒有註冊網貸平臺賬號或者沒有貸款記錄的,騙子稱“妳的身份信息被盜用註冊了網貸賬號,不註銷也會影響個人征信”。
廣東法律學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剛認為,目前校園貸詐騙案件的撤銷呈現出三個特點:在犯罪形式上,犯罪嫌疑人除了詐騙之外,還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受害者多為剛畢業的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騙局套路中利用了國家整治校園貸的背景,有些混亂。
對於受害者來說,即使知道挽回損失的機會不大,也只能在報警後繼續等待。“面對這樣的詐騙,只能硬著頭皮慢慢還錢。”成亮說。
(文中受騙者均為化名)
相關問題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