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財務管理不僅能極大地促進企業管理,還能直接或間接地為企業創造利潤,帶來增值服務。
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壹般認為,企業的本質是人和公司的結合,是人的集合。但是,所有的組織都是由人組成的,這可以定義為人類合作的本質,但這並不能區分企業與非企業組織的本質區別。所以對於企業來說,本質上就是合資公司。企業由出資人出資,歸出資人所有,按出資比例分享企業所有者權益。企業的目的是追求利潤,這也與其資本的性質相壹致。
企業的這種性質決定了財務管理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財務管理以資產運動和價值管理為管理對象。可以說是企業各項職能管理中處於核心地位的最重要模塊,比其他模塊更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本質。
為利潤服務
財務管理為公司創造利潤提供服務,主要體現以下功能:
1,財務核算功能。
企業的經濟經營活動非常復雜,但會計通過經常性的記錄和貨幣計量使之變得簡單易懂。
壹個好的或有效的會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它必須客觀和真實。會計核算中確實存在很多主觀因素,如會計假設、成本分配、合理判斷等。,但好的會計總是盡可能地反映經濟活動的本來面目,而不是任意妄為。
第二,壹定要全面。所有經濟活動都必須得到反映,與某項經濟活動相關的所有方面也必須得到反映,以防止信息誤導。
第三,壹定要及時,因為信息是有時間限制的,過期的信息會變得無效甚至有害。第四,它必須適應企業的業務特點。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科目的分類、成本核算、報表的內容都要與公司的運營模式、業務特點、業務流程相對應。
2.監督和控制功能。
金融監管首先體現在對經濟行為的監管上。有國家法律和財經紀律,有各種內部流程、審批制度和規定。財務人員應嚴格按照制度流程辦理相關財務,幫助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保住家園。
其次,通過設定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進行動態監控。當企業經營過程中實際成本超出限額時,會立即拉響“警報”,及時查找原因,研究對策,防止企業經營狀況惡化和事態失控。
第三,財務監控的主要手段和內容是預算管理。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將企業的年度工作計劃和經營目標轉化為財務數據,通過預算執行情況的對比分析,及時發現現實與計劃的偏差,便於企業經營者加強成本控制或調整經營手段或策略。同時,通過滾動預算和長期預算的編制,對企業中長期戰略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服務於企業的戰略管理,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3、決策參謀職能。
通過有效的會計核算,財務部門掌握了企業經營活動中最全面、最系統、最權威的經營信息,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決策提供了依據。同時,通過財務分析,我們可以及時發現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向管理層提出意見和建議。
直接創造利潤
財務管理也可以通過自身的財務活動直接為企業創造利潤。壹般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加強貨幣資金的有效管理,提高資金收益。
財務管理重在加強流動資金管理,實時掌握流入流出速度,建立“內部資金結算中心”,對階段性閑置資金進行集中管理、有效控制和統壹調度,發揮其“蓄水池”功能。同時,通過有效的資金預算,按照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的原則,挖掘資金的最大時間價值,為公司獲取資本收益。
2.優化融資方案,降低財務費用。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融資渠道和融資產品的多元化,企業的融資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銀行貸款作為壹種傳統的融資方式,操作簡單,資金到位快,但成本較高,對部分企業來說,額度審批仍有難度。公司或企業債券,成本相對低於銀行貸款,但發行周期長,條件高。近年來,私募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融券、信托、資產證券化等新業務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被企業所采用。財務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企業經營活動的規模、期限和特點,選擇和設計最有利的融資方案,以保證企業的資金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成本,增加企業利潤。
3、通過稅收籌劃,實現合理避稅。
目前我國基本上是壹個高稅負國家,稅收在企業營業收入中占比很高。如果能通過業務結構和交易活動的合理安排,優化納稅方案,降低稅負,相當於從企業角度增加了利潤。
以增值稅為例,可以合理利用基本稅率與低稅率之間的差異,將基本稅率項目與低稅率項目合理匹配,用低稅率避稅;也可以通過購買農產品(5.49%,-0.04%,-0.72%)(有10%抵扣),選擇合理的銷售方式,出口退稅,委托加工,兼營等方式避稅。
就所得稅而言,可以研究每壹項所得稅的優惠待遇和條件及其對稅後收益的影響,通過合理安排獲得稅收收益。首先,在設立企業時,是私營企業、合夥企業還是公司企業,對稅收影響很大。前兩者只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後者作為投資個人,將面臨雙重征稅。從節稅的角度,可以考慮選擇合夥的形式。
其次,如果成立下屬單位,分公司的收入、成本、費用可以互相彌補,實現均攤;但設立子公司往往需要獨立納稅。另外,內資或者外資企業也是很有講究的。內資企業優惠稅率相對較少,減免稅期限相對較短,壹般為1至3年;而外資企業的減免稅優惠範圍很廣,減免稅期限壹般在五年以上。
第三,投資註冊地的選擇。許多企業名義上位於特區或經濟開發區,享受其優惠政策,但其實際經營活動並不在或主要在區內進行。
第四,合理運用會計政策。用加速折舊法少交固定資產前期稅,相當於為企業獲得了壹筆無息貸款;合理選擇存貨計價方法,根據不同的價格走勢,分別采用後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盡可能降低前期稅負;通過成本規劃,如預提預測、縮短費用攤銷期等,企業可以減輕稅負。
第五,合理利用轉讓定價降低稅負。壹方面可以通過關聯企業將利潤轉移到稅負較輕的避稅地,另壹方面可以通過關聯企業將費用分攤到稅負較高的地區,從而縮小所得稅的稅基。目前,許多企業集團還通過內部子公司之間的租賃活動進行稅收籌劃,以實現經營者預期的合理避稅。
第六,合理確定利潤分配制度,減輕所得稅負擔。盈余的分配規模可以根據收入分配的先後順序和有利原則確定。比如稅前利潤用於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為投資低稅地區而預留的利潤不予分配,減輕或免除投資者的稅收負擔等。
拓展知識:財務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壹、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中心。
財務管理是組織資金運動,處理與相關方財務關系的經濟管理工作。它是壹種價值管理,滲透和貫穿於企業的壹切經濟活動。企業的資金籌集、使用和分配,以及壹切涉及資金的經營活動,都屬於財務管理的範圍。
企業生產、經營、購、銷、調、儲的每壹個環節都離不開財務的反映和調節,企業的經濟核算和財務監督是對其經濟活動的有效約束和檢查。
財務管理是壹切管理活動的共同基礎,它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客觀要求。
第二,企業的管理從生產型管理向財務管理轉變,這是社會的進步。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會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必須堅持生產和財務管理同時抓發展,既要向生產要效益,也要向管理要效益,這也是生產力。財務管理與經濟效益密切相關。
企業的中心目標是如何以較少的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加強財務管理可以促進企業節約挖潛,控制開支,降低消耗。通過籌集和調度資金,共同使用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果,防止資金浪費;通過生存管理,可以優化庫存結構,減少庫存積壓,實現經濟庫存;通過價格的拉動,可以增加企業的收入;通過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企業可以合理有效地使用國有資產,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因此,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主導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
第三,財務管理是企業與外部聯系的橋梁。
通過會計對原始數據進行收集、傳遞、分類、登記、匯總、匯總、存儲和加工,使之成為有用的經濟管理信息;然後進行財務分析,評價和分析企業財務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預測和檢驗未來的財務活動及其結果。通過這壹系列的財務管理環節,企業可以向外界提供準確、真實的信息,從而為國家宏觀調控做出貢獻,使投資者能夠合理投資,銀行能夠做出信貸決策,稅務機關能夠依法征稅。
第四,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這是觀念上的根本轉變。
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運行效率,是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資本是企業的“血液”,資本在企業中的運動表現為循環流動。資本的生命在於“活”,資本活了,生產經營就活了,活了就“沈澱”或“流失”了,得不到補償和增值。只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才能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正因為如此,資金管理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中心是客觀的必然。
第五,加強財務管理,可以找到企業問題的根源,想出解決的辦法。
財務部門不斷計算、預測、整理、分析、肯定成績、暴露問題、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