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實務區別
勞動保護支出:勞動防護用品是指由生產經營單位為從業人員配備的,使其在勞動過程中免遭或者減輕事故傷害及職業危害的個人防護裝備,用品提供或配備的對象為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用品具有勞動保護性質,因工作需要而發生;數量上能滿足工作需要即可;以實物形式發生。
職工福利費:包括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
總結: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勞動保護支出為了單位經營活動需要,發生在特定崗位上,壹般情況下不是人人都有的,比如出納崗位的清潔用品支出;職工福利費是帶有“福利”性質的,“額外”支出,“普遍性”、不是直接“需要”,比如過節發放給職工的食品、生活用品、超市充值卡等支出,貨幣性(現金或者購物卡等)形式壹般按照福利費支出處理。
(二)涉稅處理
1.勞動保護支出
(1)取得相關合理稅前扣除憑證(壹般情況下都需要發票),沒有稅前扣除標準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2)取得進項稅額抵扣憑證(壹般情況下都需要專票),可以按規定抵扣進項稅額;
(3)不屬於工資薪金等個人所得,不需要繳納個稅;
2.福利費支出
(1)取得相關合理稅前扣除憑證(不壹定要發票),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2)即使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也不能抵扣進項稅額;
(3)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原則,對於發給個人的福利,不論是現金還是實物,均應繳納個人所得稅。但目前我們對於集體享受的、不可分割的、非現金方式的福利,原則上不征收個人所得稅。(摘自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相關交流》在線訪談(2012-04-11,所得稅司巡視員盧雲答疑)。
也就是算福利費能算的每人具體“所得多少”額,就要繳個稅,比如組織員工出去旅遊;如果福利費服務算的每人“所得多少”額,就不要繳個稅,比如節日員工聚餐。
“工資、薪金”與“勞務報酬”
季節工、臨時工、實習生、返聘離退休人員、兩處任職人員的支出屬於“工資、薪金”還是“勞務報酬”?
(壹)實務區別
臨時工是指具有固定工作崗位,參加單位的考勤、服從單位的規章制度管理,臨時性招用的人員。比如說保安、保潔等,人員可能經常性變更,甚至兩三天就換人,但這個工作崗位在該單位是長期存在的。
勞務是指因臨時發生的事項而臨時招用的人員。企業不設置該項固定工作崗位,雙方也不存在雇傭關系,比如廠房修繕、裝卸搬運等。
總結: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工資、薪金”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工資、薪金”在單位有“職位”或“崗位”,還有是否參加單位的考勤、服從單位的規章制度管理。
(二)涉稅處理
1.企業所得稅處理
(1)“工資、薪金”稅前扣除:按照工資薪金稅前扣除,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的基數,作為計算其他各項相關費用扣除的依據。政策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幹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國稅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
(2)“勞務報酬”稅前扣除:對支付勞務報酬的企業可到勞務地主管國稅機關申請代開勞務服務發票,並扣繳相應的個人所得稅等稅費,據以入賬,企業取得了代開的發票,涉及支付的勞務費用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3)“勞務派遣”稅前扣除: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費用,應作為勞務費支出,需要取得發票方能稅前扣除;直接支付給員工個人的費用,應作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相關內部等憑證方能稅前扣除。政策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等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34號)
2.個人所得稅
(1)“工資、薪金”:按照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稅,3500元起征點。如個人在兩處及兩處以上任職,同時取得工資、所得的,單位各自按照3500元速算扣除數計算個稅,由個人自行去稅務機關合並申報,即將所得兩處及兩處以上的所得合並處理,壹並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2)“勞務報酬”:按照勞務報酬所得計算繳納個稅
每次收入≤4000元:應納稅額=(每次收入-800)×20%;
每次收入>4000元:應納稅額=每次收入×(1-20%)×20%;
每次勞務報酬所得額>20000元:應納稅額=每次收入×(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有加成征收)
查詢各地區業務請點擊:建築資質辦理,餐飲資質辦理,醫療資質辦理
資質代辦多少錢?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辦安全高效,稅務顧問專業,曼德企服壹站式服務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