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處理時間,提高服務效率
1.縮短創業時間。
1個工作日內創業承諾。
2.減少不動產登記的時間。
通過二手房轉移登記和抵押登記合並,壹般不動產登記時間縮短至0.5個工作日,最長不超過1個工作日。
3.提高納稅服務效率。
減少辦稅時間,對新辦企業涉稅業務安排專人辦理,采取“7×24”小時受理方式,實現新辦企業涉稅業務即時辦結;優化報稅後的流程。增值稅退稅金額不足654.38+0萬元的,直接受理審核開票。
精簡辦理環節,優化服務流程。
4.實行“互聯網加不動產登記”。
通過丹徒房產中心自主研發的智能自助辦理設備,實現不動產登記全流程自助辦理、智能受理、自助繳費、自助制卡或免費快遞憑證上門服務。
5.實施公差驗收。
創業方面,除主要材料外,部分材料不具備的,允許申請人作出書面承諾並限期完成,登記部門可先行登記。不動產登記方面,將土地利用規劃許可證納入津貼清單,實行津貼受理,實現“壹交地就發證”常態化;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配套費可在項目聯合竣工驗收前繳納。
6.提高供電服務質量。
全區企業新建、擴建的電力工程項目,建設距離不超過1000米的,實行直接實施項目、補辦手續後申報的免審批管理。對於建設距離超過1000m的電力工程項目,采用“壹個窗口”並聯審批方式,由區行政審批局牽頭聯測,並聯辦理規劃、占道、掘路、綠化等許可手續,2個工作日完成。項目相應施工方案確定後,如涉及占用道路、綠化等付款問題,將實行“先施工後付款”的操作模式,施工進場後5個工作日內完成付款。對企業運行用電實施提前介入服務,企業可在項目簽約後通過協商提出用電需求,供電部門將提前介入做好電網規劃布局。
7.加快實施區域評估。
以丹徒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生態汽車產業園為試點,加快礦產資源覆蓋層、地質災害、能源節約、水土保持、洪水影響、文物保護、地震安全、氣候可行性等事項的區域評估,入駐區域的項目可免費享受。
增強服務意識,提升群眾滿意度
8.設置“幫助妳”窗口。
在丹徒區政務服務中心壹樓大廳設立“幫妳”窗口,按照“壹窗受理、綜合服務”的模式,為項目審批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9.實現創業“零成本”。
公章刻制免費,新企業銀行開戶費免費,營業執照快遞免費。
10.實行“輕微違法先免”制度。
各相關執法部門,包括但不限於生態環境、應急管理、交通運輸、住建、稅務、市場監管、城管等職能部門,做出免責清單,對企業最初的無意行為,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原則上不予行政處罰。
保障措施
1.完善營商環境建設推進機制。成立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經發局。建立例會制度,每月對營商環境執行中的難點和堵點進行會商,加大跨部門、長期存在問題的協調處置力度。加強作風效能建設,強化職能部門和關鍵環節監管,對各部門落實首問責任制、牽頭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加大對檢查中發現的推諉扯皮、效率低下、消極應對等問題的通報力度,狠抓問題整改;對不履行職責,對我區營商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責任主體加大問責力度。
2.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加強對企業的刑事保護,依法懲處侵害企業投資者、經營者和職工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提高司法審判和執行效率,防止訴訟拖延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探索推進信用分類監管,加強失信風險預警,支持和引導企業開展信用修復,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3.完善親商服務體系。聯合工商聯、行業商會、行業協會等機構,按照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要求,建立常態化的政企溝通渠道。完善領導幹部與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掛鉤機制,加大攻堅力度,推動項目盡快建成投產。繼續開展“暖心幫企”走訪活動,開展政策宣傳,滿足企業需求,解決企業困難。建立健全外來務工人員服務保障體系,加強生活設施建設,進壹步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就醫和子女入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