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這個問題恰恰是因為稅改之後,老百姓逐漸意識到了原本沈沒在財稅深處的陰暗面。稅改之前,也就是稅務app推廣之前,大部分人基本不知道自己的稅務信息,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如果不是他們主動去稅務局打印稅單,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稅務信息被冒用,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在繳稅。冒用他人信息進行所謂避稅,在財稅行業早已屢見不鮮。金三改革前,連省內跨市稅務信息都沒有聯網。壹個老板A甚至可以在三個地方成立公司分別納稅,享受個稅起征點優惠。三地印制的稅單也有不同的格式。過去,人員進出工廠或工地頻繁,且有壹定現金結算的公司,會大量利用農民工甚至前員工的個人信息,為高層員工避稅,被稱為“借黑幕兵吃飯”。在金三之前,甚至還有各種金融公司幫忙壹站式服務。在幾個員工中平均分配,這樣壹個高層享受很多人的個稅起征點。實際支付的多出來的部分,讓出納去銀行取現的時候存到另壹張個人卡裏(這張卡是給公司的,可能是老板開的,也可能是老板信任的人開的,可以理解為小銀行),然後通過個人卡轉給高層。銀行很清楚這個過程,但稅收不關他們的事。過去發生過幾次“烏龍事件”。有些人偶然發現,雖然因為出國或者其他原因離職了,但是原來的公司其實是幫著交稅的,只是錢沒來。壹問,都說是財務出了問題,這多半是背後的原因。個稅改革後,大家被迫關註自己的納稅情況,於是這個問題慢慢暴露出來。老蔡為了給老板節稅做了很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大概就是代表之壹,但是老蔡能選擇不做嗎?大部分又回到了囚徒困境。妳不做的是二胎媽媽,阿姨,保潔阿姨,還有各種考cpa考財務的人。這些人在老板眼裏最大的價值,大概就是他們“無辜”的身份。老人再怎麽給老板省稅,也拿不到什麽提成,反而要冒各種風險。為什麽?全國只有4000萬財務人員等著選拔。最後再補充壹點,很多小資學生和外行對會計的理解偏差很大。他們普遍認為,只要能做假賬,避稅,老財富真的能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吃香。在他們心目中,默許了老會計自己發明避稅方法,然後為老板省錢,然後得到老板的認可走上升職加薪的道路。事實上,當前制度環境下成熟的、低成本的、有效的避稅手段早已窮盡,沒有後人探索的余地。就算妳發現了,也沒人敢用,沒人敢當妳的小白鼠。比如蘋果公司避稅的主要手段就是去愛爾蘭找個避稅窪地而已,這種手段早已被跨國公司所采用。現實中,舊財富的避稅早就精簡了,無限逼近辦事員、文員。它重復,復雜,沒有技術含量和法律風險。他們最需要的只是涉世不深的小財富。
上一篇:個人所得稅支持是如何驗證的?下一篇:個體戶交稅的最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