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外出上廁所自然不成問題,無論是商場還是步行街,無論是飛機還是火車,都配備有幹凈衛生的廁所,而且有些高檔的廁所,裝修的富麗堂皇,比自己的房子都漂亮,進去都不想出來了。
但妳想過在古代社會,那個條件落後的時代,人們外出時內急怎麽辦?
古人外出內急需要上廁所,分為兩種情況。壹種是男人,壹種是女人。
在古代社會,是男權社會,所以在公***場合,人口比較密集的地方,壹般都有公***廁所,只是那個時候叫茅廁,挖個坑,用雜草、土石圍起來簡單遮擋壹下,衛生條件遠不如現在而已。
如果是在人煙稀少的地方,跑長途,官宦人家壹般都有仆人伺候著,馬車上帶著馬桶,隨時隨地可以解決。仆人們和窮人出遠門就沒這個條件了,別說馬桶,連馬車都坐不起,隨便找個雜草叢裏解決壹下就是了。
男人好說,但是女人如果外出內急怎麽辦呢?
在古代社會沒有專門的女士廁所,公***廁所雖然沒有說不準女人進入,但大部分都是男人在用,女人進去多有不便。設想壹下,壹女士正在上廁所,壹男人突然進來多尷尬。
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因為在古代社會女人出門少之又少,傳統的封建思想束縛下,女人大多待字閨中,在自家的宅院內很少去大街上溜達。即便出門也是就在宅院附近小範圍活動,出門前上下廁所,內急了趕緊回家還是來的急的。
但如果出遠門怎麽辦,比如去探親,遷居等壹些避免不了的外出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女人們是很痛苦的,首先在出遠門前他們會先上廁所,同時少喝水,在眾人面前忍著、憋人。
民國時期的馬桶
比如在壹些鬧市,人口密集的集市上盡量憋著,如果是在荒郊野外就輕松了,可以隨便找個地方解決壹下,也不用擔心被人偷窺,因為古代人口密集程度遠不如現在,更何況在荒郊野外,壹條道路上壹天就來往幾個人,甚至整天見不到壹個人影。
女人去鬧市、人口密集的地方如果實在內急憋不住怎麽辦?也有辦法,古代女人在外出時常會帶個小籃子,籃子裏裝著壹個木質的或者鉛皮的糞桶,講究的帶個蓋子,不講究的蓋子都沒有,籃子裏裝著小糞桶,然後蓋個布遮羞下,忍不住了就拿出來用。
正因為古代沒有專門的公***女廁所,所以女人上街、出門很麻煩。到了民國時期,廣州市衛生局在報紙上登出壹份關於女廁的公告:為布告事,照得本局前就本市懷遠北門牌第三十八號,及十六甫西二巷門牌第二號廁址,建築女公廁,現該兩女公廁業經建築完竣,定期本月六日開放,合行布告周知。
須知本局建築懷遠北門牌第三十八號及十六甫西二巷門牌第二號女公廁,系只限婦女應用,男子慎勿闖進,倘有故意違犯,定即拘究不貸。除函省會公安局飭警隨時查察外,仰市民等壹體知照,此布。
在這份公告中寫的很清楚,這是壹個女廁所,男士免進,否則嚴懲不貸。放到今天,感覺這個公告多此壹舉,只要正常的男人肯定不會去女廁啊,但是在當時那個時代是很有必要發布這樣壹份公告的。
因為在此之前,大街上的公***廁所都是給男人用的,男人在上廁所前,沒有去看是男廁還是女廁的習慣,直接進就是了。
古廁所
其實,在古代中國廁所文化算是比較先進、衛生的了,最起碼大家有個公***衛生,遮羞、遮汙的意識。在這方面,古代的歐洲、西方國家遠不如我們,早在1270年,巴黎曾頒布過壹項法令:“任何人均不得從樓臺窗戶傾倒‘水’及‘糞便’,白天晚上均不可,否則必會處以罰款。”
因為在古時的巴黎,人們不只是隨地大小便,住戶還會從陽臺上傾倒糞便。雖然頒布了法令,但執行情況不盡如意,大概100年後的又壹條新法令,足可說明這壹點。新法令說,“如果妳事先大叫三聲‘註意啦!要倒糞尿啦!’就可以從樓臺窗戶傾倒尿糞。”
此時,妳明白我們為何會是文明古國了吧,在廁所文化上就可見壹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