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壹種非常科學的教學方法,它以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優秀的閱讀品質,將反復閱讀、循序漸進的理解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背誦的教學程序有機地統壹起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實驗教材》主編周正奎先生指出:“所謂閱讀,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大聲朗讀來熟悉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背誦為止。”這個定義不僅揭示了人的認識的基本規律、科學的思維過程和優秀的閱讀品質,而且明確指出了閱讀教學的方法是“朗讀”,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背誦”,為語文教學特別是文言文教學指明了壹條科學的道路。先說《阿房宮賦》壹文中的“閱讀教學”。
壹,初步了解,為閱讀教學打好基礎
閱讀教學的第壹步是對文章的初步理解。實踐證明,只有大致理解了文意,才有閱讀的基礎。否則既浪費時間,又難以達到教與學的目的。要達到初步了解的程度,不同的文章涉及的內容不同。在閱讀教學中,壹定要抓住主要矛盾,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所讀的文章有壹個大致的了解。就阿房宮賦而言,要把握三個方面:
1.掌握文體特征
不同的風格有不同的特點。阿房宮賦是散文,其特點是:寫散文,寫事,寫誌。“普采文”是傳播修辭,指的是形式特征;“以物寫”就是吟誦事物,說理,指的是內容的特點。前者是手段,後者是目的。學生對這些特點的了解將有助於掌握全文的內容。
2.了解時代背景
“文章與時代相結合,歌詩與物相結合。”每篇文章都有其寫作背景,了解寫作背景有利於理解文章內容。在閱讀《阿房宮賦》時,介紹兩方面的背景知識:壹是借助《史記·項羽本紀》中的相關內容介紹阿房宮的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作者豐富生動的想象力的歷史依據。二是利用自讀提示中的第壹段,了解杜牧寫這篇賦的背景,讓學生初步了解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把握文章的上下文
在介紹了文體特征和背景知識後,我們將根據“表物”和“寫錄”的特點,引導學生理清全文的脈絡,掌握文章“表錄”的結構模式,使學生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實踐證明,如果學生熟悉了這三方面的知識,就會為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重復閱讀,把握閱讀教學的根本
古人說:“壹般來說,讀壹本書,必須先把它讀好,這樣妳說的壹切都出自我口。經過深思熟慮,我能使我的思想發自內心,然後我能得到壹些東西。”學生“收獲”的唯壹途徑就是“讀”,而閱讀教學的本質就是“讀”字。
如何在《阿房宮賦》教學中把握好“讀”這個根本?
1.教師示範閱讀
《阿房宮賦》是壹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千百年來壹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在閱讀開始時,老師要盡量用富有表現力的表達方式來背誦,讓學生充滿熱情地進入狀態,營造優美的氛圍。
2.學生自己閱讀
單詞和短語中的障礙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因此學生在閱讀前必須借助書中的註釋先閱讀文本,以消除單詞中的障礙。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重點講解,加深印象,節省時間。比如本文中“四海壹家”的“壹”和“盤與盤”的“二義”;雖然有“蜂巢水渦”、“丁當玉”、“金塊鵝卵石”的註釋,但必須在黑板上強調。
3.教師指導
所謂教師的閱讀指導,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正確閱讀。在閱讀中看到感受,讀懂文意,反復閱讀,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比如氣勢磅礴的開篇四句:“六王畢,四海為壹,蜀山正氣,阿方出。”既表現了秦始皇擁抱四海、吞並八荒、統壹中國的英雄氣概,又暗示了秦始皇推動建設、廣結受眾、不惜人力物力導致其速死的原因。文風蒼勁有力。朗讀壹定要讀氣勢,讀作者的感受。再比如“不知其千萬落”,這是在布局了空蕩密集的宮殿建築後寫下的結論。讀這句話,要做到兩點:重讀“處”字,壹次壹個音節;宣讀作者對秦始皇枉法人財的罪行無比憤慨的思想感情。這樣引導朗讀,有助於學生進壹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4.學生大聲朗讀
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們大聲朗讀起來。這時候要鼓勵學生搖頭,享受閱讀,先閱讀,再自由閱讀,再壹起閱讀。“實物”的內容按名稱讀取,“文字記錄”的內容集體讀取...反復閱讀,加深理解。
第三,熟悉的閱讀變成背誦,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周正奎先生在《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序言中指出:在教學中,要牢牢抓住朗讀這壹環節,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成背誦,讓學生背得滾瓜爛熟。這樣不僅能培養文言文的閱讀能力,還能在很多方面從中受益,終身受用不盡。不同的文體和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法。阿房宮賦可以從三個方面指導背誦。
1.清除層級
著名教授石生懷先生說:“能背書者,背結構也。”這是經驗之談。文章有段落,段落有層次,層次也有組成段落的句子。背誦壹篇文章可以遵循從句到層,從層到段,從段到段的基本規律,化整為零,聚精會神,逐層逐段背誦,直到整篇文章。
阿房宮賦第二段冗長,令人望而生畏。如果把層次清理幹凈,背起來就比較容易了。全段分為宮人來源、宮人生平、宮人珠寶三個層次。層次清晰,便於背誦,即使在很小的層次,也能找到速記的小技巧。在這壹層“故宮生活”中,我們可以按時間順序記下來:故宮早上起床後開鏡——梳頭——洗臉——燒香...這是從壹層到另壹層。從整篇文章來看,要明確層次。《阿房宮賦》有四段,前三段是“物”,最後壹段是“文字記載”。有了這麽清晰的結構,背全文就方便多了。
2.註意句法特征
文章第四段由五個復句組成:前兩個並列復句指出了六國和秦國滅亡的原因,後兩個假設復句如“若使………”,指出六國和秦若愛民,不會這樣結束;最後壹個轉折復句“後人哀嘆而不吸取教訓”,寓意唐敬宗不要重蹈覆轍。利用句型特點找出文章大意,快速背誦。
再比如第三段有議論文句和描述句。如果用波浪線畫討論句。整段的論述和描寫層次分明,分分合合,記憶迅速。
3.使用修辭手法
賦是壹種運用許多技巧的文體,如對仗、排比和誇張。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可以幫助背誦。比如第壹段,背誦“五步到壹樓”這句話時,會不假思索地“十步壹亭”,馬上回答“長橋臥浪,無雲龍”這句話,“空無壹物,卻不是洪?”這樣,使用雙重句型可以加快記憶速度。
再如第三段中間的壹組由誇張和排比構成的描寫句,可以引導學生把誇張的排比句壓縮成“比農民多罵名,比工人多椽子,比谷子多釘子,比絲綢多接縫,比城垛多籬笆,比文字多音樂”的短句,然後充分利用形象思維,根據原文展開句子,這樣就可以快速記錄下這段話。
實踐證明,閱讀教學是壹種科學的教學方法。變“教讀中心”為“自學指導”,真正落實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閱讀訓練為主,知識講解為輔。它打破了“句句落實”的舊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