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廣西的羅姓的來歷?

廣西的羅姓的來歷?

===================================================================

很高興在網上遇上羅姓。向您推薦壹個網站---------羅氏通譜網,網址是/news1/default.asp

希望對您有用。

===========================================================

廣西羅氏源流考

時間:2003-11-6 20:08:47 來源:羅氏通譜網 閱讀4390次

(1)容縣羅氏基祖

容州市境內羅氏基祖,是自宋、元、明間,陸續從廣東徒遷入容定居的。目前有不同基祖宗支十多支。分布在容州境內八十多個村落,後發人丁計不少於19000多人,裔衍人口超過2000者有沙棵羅、長河羅、大鵬羅、六王羅、泗關羅等基祖。其它宗支:如黎村羅、菠蘿塘羅、三窩水羅、西章羅、綠蔭羅裔發人丁累計也有800以上。

沙棵羅氏,先祖從廣東嘉應州寧縣東廂地遷居羅定東安川心白石社。入容始祖仕旺公於明末崇禎年間到自良圩謀生,於清初移遷順裏太平沙棵垌開居創業。二世顯貴,配劉氏,生六子:名威、名亮、名廣、明興、明秀、明發。現黃蟮堂、平坡、中信、舊洲棒射村均屬沙棵基祖後裔。臺灣、南洋各國亦有仕旺公後裔客居經商。名譽 、名秀、名發子嗣有待查實。仕旺公裔今已衍發至十五代。

松塘、長河、白飯三處羅氏,同屬來自粵東韶州英裏,信務社黎垌。四世祖時諸兄弟各自謀生,淑仕公由黎垌移居水邊鳥石垌。六世祖英玉於清乾隆初年由廣東到長河街對面香塘入贅黃家江氏。七世祖昌鼎也遷籍容縣長河街。昌武公遷至長河沖松塘。八世清漢公由長河街移居白飯口。清洋公居白飯沖肚。從此形成四大房永世長興。

六王羅氏-遠祖始於隋朝末年由福建汀州寧化縣石壁垌葛藤村,遷廣東南雄府保昌縣沙水村白石社珠璣巷定居。宋淳熙年間,因戰亂,吾祖特公,名國器,舉家逃至廣西梧州府岑邑荔王(即今南渡鎮荔王村)沙梨化定居。後裔大經公於明末清初年間,遷容六王鎮維村定居。距今已300多年,大經公乃容縣六王始祖。後裔分居維村、大公、六位、六槐、譚螺、譚禾、雙頭、座塘、上垌等村鎮。

大鵬羅氏-是洪德公後裔。其分支文享公移居福建漳州,生四子,三子德成、四子德昭遷興寧鐵羅坑開基。數年後德成公遷南雄珠璣巷白石社,配陳氏,生二子:章麟、章恒;章恒長子紀公移籍順德;次子綱公遷居羅定;三子績公遷居陽春;四子繼公遷居岑溪西鄉黃荔花梨地居焉。數年後,繼公之次子第元遷居順裏長奇,約於明末移居風水寶地十裏大鵬創業。入容至今裔發到十九代,丁旺勢強。後裔散居各地,或居臺灣、馬來西亞等地,民國文官司武將曾稱譽容州。

泗關羅氏入容始祖貴仲公,祖籍廣東德州合龍村五府社,於明朝天順七年遷籍容縣,先在東華瓜村暫住,後遷泗關雍塘定居。後裔發展到二十三代。蓮塘羅、長興羅、石寨羅、松山羅、縣底鎮羅、東瓜羅、平山羅、北流小壹裏塘頭羅均源於貴仲公宗派。

(2)賀州地區羅氏

賀州市信都地區包括信都、甫門、仁義、靈峰等鄉鎮,古稱封陽縣,為羅姓聚居地,有“無羅不成縣”之謂。有羅氏人丁六萬多,占當地人口三分之壹。

* 十甲始祖為珠系47世孫彥政,於明朝洪武初年因避亂,自金陵(今南京)徙遷廣西平樂封陽縣蘆岡(今賀州甫門三元村)開基,為最早遷居廣西桂東地區羅氏開基祖之壹。600多年,繁衍25代,七傳元紳,開基賀縣桂嶺白泡羅屋寨,元軫分遷桂嶺黃寨,八傳輔明移居公慶,健儒占籍賀街,九傳萬殊分遷大寧楊梅,萬興分居桂嶺蓮花,啟運移遷桂嶺平安,元謂移籍門樓等。彥政後裔播遷賀州甫門、信都、仁義、靈峰、步頭、賀街、鵝街、桂嶺、公會、蓮塘、大平、水口、沙田等鄉鎮、柳州、梧州及廣東封開縣南豐等地。其班衍詩日:

彥福顯榮化,富元煥英昌,祥應澤潤色,品超益世揚,義厚淵源久,仁深對譽香。

* 三甲仁義渭河羅氏始祖47世彥邦生四子:仁通、仁祥、仁富、仁貴,分四大房,其後裔57世子茂為仁義渭河開基祖,配黃氏,生子仲回→復誠→宗經→賢重→璧,字東晟,浙江會稽縣令,升靖江府事,配張氏,生七子:壹龍、壹鳳、壹麒、壹麟、壹鯤、壹鴻、壹鵠。

* 壹龍,字子雲,配盧氏,生三子:大順、大化、大治;大順子孫居石龍,分支蒼梧沙頭橫江大片村;大化子孫居渭河;壹麒配陳氏,生子大本,後裔居大榮、牛坪頭;壹麟,字瑞書,配馮氏、祝氏、黎氏、陳氏,生二子:大相、大魁;大相子孫居渭河、大榮、勒竹、西輦、官坡;大魁子孫居渭河、浮蓮、百福;壹鯤,字雲衡,配蒙氏、黎氏,生五子:大觀、大煥、大彰、大壯、大霖;大煥子孫居渭河寨荔枝根、旺民寨;大彰子孫居渭寨;大壯之孫顯傑自仁義渭河移居新田、獺窩、西輦、雙橋、關塘坪、渭河;壹鵠,字雲隱,生三子:大賓、大卿、大年,後裔居渭河、林洞。

* 48世禮三公,由南京移居三甲仁義村開基。生二子:以良、以才,分二大房,已繁衍25代,傳至十六傳碧龍,支分本坊東沖東慶村開基。

* 甫門三沖桂洞開基祖彥從公,於明洪武三年跟隨權叔祖朝秀(時任桂林臨桂縣知縣)到衙議事。叔祖解組回京,彥從公則來封陽縣沙田寨升科開墾,其後移遷三桂洞立籍,至今已600多年。

* 甫門笛口村開基祖彥興,字興詩,明洪武初年因避亂,自南京遷此定居。生三子:福經、福緣、福紅。至今歷600余年,世傳二十四代。

* 蓮塘基祖65世緯經公,清乾隆庚寅歲生於廣東興寧,與弟緯卓遷廣西賀縣蓮塘。兄配林氏,生二子:勝奇、鳳奇;弟配林氏、生子:爵奇,已延衍九代。

* 大拱橋羅氏基祖應為52世9公後裔。因族譜被蟲蛀,先祖名諱失考。十傳至福林、福炳、福康兄弟;福林配陳氏,生五子:仲弼、仲昭、仲蘭、仲徑、仲八;福康配劉氏,生子魁英、仲廣;福康偕侄仲蘭於清同治三年自長樂縣棉洋鎮坑口遷賀縣蓮塘大拱橋立業,至今已衍八代。

* 沙田基祖為南秀、應良和昌火、昌旺兄弟。南秀自惠州歸善縣青潭約何洞社三坑杉子園遷賀縣沙田逸石開基;至今已七代;應良自廣東徙廣西昭平縣水源沖,後移籍賀縣沙田帽山,已生息七代;另有庚先、桂福、茍秘先祖,分別由廣東嘉應州或公會、鐘山羊頭遷入,上世欠詳。

* 南鄉基祖為法政、法旺兄弟。於明朝成化二年二月初八隨帶湖南烏石廟祖宗香火,自湖南江華縣金田洞鎖枝寨徙遷賀縣南鄉竹根寨落籍,至今已傳23代,子孫分居初洞、大湯、杉木、大寧、螺石等地。配黎氏、陳氏,生子玉和、元春、元光;車地基祖穆漢公,則由賀州桂嶺白泡遷入。

* 大平古那基祖尊明公,原籍廣東懷集石東鄉大村,於清鹹豐元年攜妻、子啟文、啟成遷入,已傳六代;另壹支現和公則於清鹹豐戊午歲,從蒼梧到沙頭深塘雅運沖遷入,已衍六代;大平街文韜公,由廣東清遠遷廣西蒼梧沙頭,遷移居賀縣大平,已傳十代。

* 沙田道西基祖57世經鳳公,是昭遠-友臣後裔,原籍廣東興寧縣黃塘裏,生子統侖;統侖,妣余氏,生二子:炳臣、偉臣;炳臣生子元洪、元習;元洪,生五子:傳秀、接秀、立秀、春秀;立秀與弟春秀於清末由廣東興寧縣黃塘裏龍坑堡,以沿途補鞋為生,遷來廣西賀縣沙田道西開基立業,妣梁氏,生二子:世琳、世蘭;世琳妣黃氏,生三子:永福、永祿、永章;世蘭妣彭氏,生四子:永利、永祥、永禮、永齡;春秀妣國氏,生子世球;世球生子永安。

* 三川坡羅氏基祖為元善公後裔:50世元善→51世洪進→52世銘9→53世9→54世才勝、才利、才蔭。

▲才勝→55世赫恕→56世福進→57世應聰→58世鳴→後裔元琳由龍川遷賀縣三圳坡開基。

▲才利→55世友全→56世福孫→57世應養→58世龍→後裔元琳由龍川遷賀縣石龍灣開基。

▲才蔭→55世先聰→56世文晉→57世經壹郎→58世日化→後裔作成遷賀縣桂嶺上鹹開基。

賀州地區人傑地靈,羅氏後裔昌盛,崇文重教之風濃熾,賢人英才輩出。明朝有藩內府六鎮正統兵,官都督府兼提督錦衣衛錦鼎公;廣東 萬州通判羅毓;清朝出過進士羅易贊等***十八人;民國有第壹屆國大代表、廣西省政府咨議羅世澤、曾任兩廣總督衛戌警備司令、廣西省辛亥革命軍統領,授六等文虎勛章羅世甫、國民革命軍第七獨立團司令、陸軍少將羅傳揚等;今有留美博士羅宇、留德博士羅三胞兄弟及壹批多才博學後昆。

(3)鐘山羅氏基祖-支分太平、上洲表塘等地

* 清塘江和基祖啟鳴公原籍江西吉安,於明朝遷湖南承德居焉,後轉遷清塘開基,迄今歷300多年,廷衍十五代。五村嶺基祖福位公攜子正明、侄正祥,於清鹹豐年間由湖南衡陽府清泉縣塘河皂入,迄今歷150余年,世傳九代。大埠屯基祖時穩公,原是富川紅花古樓元金公之苗裔,移居大埠屯至今已繁。

* 同古路底基祖善武公,因生活億迫,於清康熙年間從廣東流浪到鐘山公安新婦山暫住,後移籍同古路底村,迄今世傳十五代。裔孫羅錦新留學美國,現為廣西師範大學教授。同古板橋基祖贊勝公,於清康熙年間從湖南遷入,已世傳十八代。

* 英家東平門樓竹村基祖廣通、廣英、廣興兄弟因逃荒,於清鹹豐年間從廣東陽春縣梆井寨移居該地,迄今有150多年,世傳九代。溪波基祖正紀,又名元祥,於清康熙年間由紅花古樓村移居牛廟,後又攜子自會、自學入籍古樓開基,迄今已300余年,傳十四代。

* 上洲基祖上科、上達、上美兄弟,於清朝中葉從外地遷居於此,迄今250多年,世傳十二代,並分支立頭村、大平村、羊頭街、同古等地。

* 東樂街基祖道和,其先祖永芳,從江西逃兵荒到湖南永州喜塘鄉陡村立籍,十六代至道和公於清光緒年間,再遷東樂立業。筍塘基祖慶進公,於明朝末葉,從湖南入遷於此,迄歷400多年,傳廿壹代。

(4)藤縣羅氏基祖-支分木依、梅沖、木花咀

* 木依基祖舜壹、舜二兄弟,其先祖於清順治十六年自廣東翁源縣醉翁嶺九牛鋪遷梧州居焉。三傳舜壹、舜二兄弟遷瓦窯大屋垌開基。其後舜二公以賣墨硯為生走江湖,走向不明。其長子振亨,於清乾隆五年遷石橋鄉木依村開基。已衍十四代,有紅丁2500多人,並支分和平雷廟、韓沖、大心坡、大平瓦廠、大塘、平福古憑,古龍大村、合龍、上寨、四竟、水兒沖、東榮夏垌村等地。

* 新慶梅沖基祖喜振公,其先祖居金雞秀成村,生三子:長子移籍容縣,次子居天平鄉,三子遷梅沖開基,支分巢垌,延衍十二代。

* 金雞木花咀基祖仁慈公兄弟,於清康熙年間從廣東龍川縣寧都耙卡社遷藤縣北流河口後,兄弟分手,壹溯潯江而上,後下落不明。壹沿北流河、義昌江走,到達金雞大平、白藤山、文帝等地暫住數年,最後定居木花咀開基。已歷300余年,傳十二代,後裔1000多人,分支打鐵咀、扶泥垌、學沙村、古相、旺國、蒼梧夏郢、倒水暨南寧、柳州、梧州及雲南等地。

(5)富川羅氏基祖-支分竹稍、觀音塘、大田寨

* 竹稍基祖文富公,於清康熙年間,由湖南江華縣濤圩梘頭村遷入,迄今世傳十七代,裔孫朝才公分支本榔寨亦已繁衍十壹世傳。

* 觀音塘基祖芳盛公,清末從湖南江華縣塘下洞遷入,到今已繁衍七代。

*柳家鄉大田寨基祖萬盛公,於清乾隆年間從湖南道州流浪至此定居。

(6)、蒼梧羅氏基祖-支分京南純湧、夏郢沙路、分界村

* 京南純湧基祖顯真公,明朝中葉由廣東南友珠璣巷遷廣西永淳縣,後於正德初年移居純湧開基,迄今歷400余年,繁衍二十代。其十四傳孫羅棟材,登清光緒庚寅恩科進士,授廣東川縣正常兼理化州府職;羅梁材,中同治十年舉人第壹名,任廣東封開縣正堂,擢封開府府臺。

* 京南城洞 沖尾基祖文敬公,於清順治年間由廣東遷入定居,迄今已歷300多年,世傳十七代。二傳法通、法綱;三傳芝英、芝傑。裔孫分居多賢、龍江水、立蛤、獅寨、古東、文科等地。

* 夏郢沙路村基祖海真,原籍江西。相傳於明朝洪武年間由南雄珠璣巷遷思委喜祚村定居,迄今已歷400余年,世傳21代。清乾隆年間,八傳羅錦燦贈文林郎,其子瑤光、孫秉學父子榮登進士。

* 分界村基祖誌統,於清康熙年間由廣東羅定縣連灘村拭攜妻史氏、子君相、君錫、君榮遷入,迄今已歷200多年,世傳十二代,君榮後裔支分梧州珠品村定居。

(7)、柳城羅氏基祖-支分古仁、西安村

* 沙埔古仁羅家屯基祖華公,由賀縣蓮塘長嶺遷入,至今已衍七代。另壹基祖新福、新德、新全兄弟,於清光緒三年,從昭平鞏橋對步村遷入開基。

* 西安村基祖朝瑾公,為洪德大六公後裔。於清同治年間,朝瑾公後裔其恩由廣東恩平西路坪塘上村遷柳城縣西安村西岸屯定居,迄今120余年,世傳六代。

(9)、興安羅氏基祖-支分升坪、白竹園、鐵爐村等地

* 升坪大神嶺基祖春益公,原籍湖南湘鄉,由於兵災,移居廣西興安華江升坪村開基。裔孫分居升坪三條糟、大嶺老、老街等地。

* 白竹園基祖能公,於明 弘治成戊午年由江西呂侖縣蜈蚣壩遷徙湖南東安井頭圩魯家田,後遷廣西甸村、花橋羅家、曾家園、白竹園、全州炭棚、楊家莊等地。

* 畔村基祖庭華公,於明萬歷年間由江西瑞金遷入,迄今歷400余年,世傳十六代。

* 蓮塘新村基祖興輔公,祖父賢佐,原籍江西吉安府理民縣急水灘鵝經大丘,進士出身。於明永樂乙未年升授湖南永州知府,落籍城北石馬塘。至七世祖仁卿公遷居零陵縣辛興裏九甲小板田,繁衍至二十代。清乾隆庚申年由臣廉公升授廣西安縣正堂,而定籍西鄉大營村。支分娘娘廟、通濟、戴花鋪、大溶陸家凸等地。始祖聖授公迄今660多年,傳世30多代。

*灣嶺基祖必富公,原籍江西廣陵府(今吉安市)贛江上遊之羅家頭,於膽正統四年遷湖南新寧縣金石田中。妣彭氏,生四子:榮、貴、銘;榮遷居西蜀;貴遷雲南立業;華、銘兄弟隨祖居金石鎮石灣田中。華公傳十代,至正滿公,其子:成成柏從湖南移居廣西全州縣蕉江鄉石橋村。於明正統戊午年,我祖時王、時相由湘遷入,而進顯移居洞江司門臺背,迄今歷562年,繁衍二十四代。

(9)、靈山羅氏基祖-支分那案、大竹麓等地

*太平鎮那案基祖貴松公,乃是洪德-大壹公十二傳裔孫。於清康熙丙午年從廣東高州府石城縣丹竹水村遷入。迄今已衍傳十五代,1,000多人。後裔支分那案、那露、平天、那霧塘等地。

*太平鎮大竹麓基祖光松光,是洪德-大壹第十二代裔孫。於清康熙丙午年,從廣東高州府石城縣丹竹水村,與貴松史弟同遷廣西靈山縣,光松公占籍大竹籍大竹麓開基。後裔分居大山村等地,已傳十五代,100多人。

(10)、合浦羅氏基祖-支分總江口、上那隆、白沙湖口

*總江口基祖世雄,號茅坡。於明正德年間,隨母曾氏淑蘭從福建汀州府遷徙靈山大山,後又移到合浦 總江口開基創業。迄今已傳十八代,20,000多人。後裔支分西場、岑屋寮、北海、南康、烏家、沙崗、星島湖鄉、那麗等地。

*上那隆基祖尹贊公,生於清康熙庚子年七月肝廣東潮州瘁大埔縣大麻鄉。於康熙年間遷徙廣合浦西場上那隆立業。至今已傳十四代,1,500多人,分布西場圩、馬屎溝等處。

*白沙湖山羅氏,源於廣東大埔湖寮洪德-大壹公後裔。於清乾隆年間,德垂公十七世系羅上鳳

湖寮三塘辰、唇隨主考官覽廉州府,慕戀山清水秀,攜妻兒蔔居白沙鎮開開基創業。二百多年來蕃衍十代:上鳳生五子:書登、標登、榜登。書登嗣子公纘(詩登長子過繼)生子安喜(失考)。詩登生三子:公贊、公碩、公乘(失考)。標登嗣子長庚(揖登長子過繼,失考)揖登生八子:長庚、長寧(失考)、長壽、長發(失考0。長壽生三子:安謙、安埠(失考)、安瀾。安謙生子憲斌、安瀾生四子:憲敏(失考)、憲淳(失考)、憲明、憲達。

(11)、欽州羅氏基祖-支分板城

板城基祖宥廣公,乃洪德-小六公九傳裔孫。於明嘉靖年間,與同鄉古屋村兄弟壹起從廣東嘉慶州松口溪南下寨遷欽州板城立業。迄今已傳傳二十三代,繁衍15,000多人,分布於小董、大寺、貴臺、久隆、大番坡、明陽等地。

(12)、橫縣羅氏基祖-支分南岸、中團村等地

*新福南岸村基祖元廣公,字振揚,乃洪德-小九-新翰第十世代裔孫。於清代嘉慶二十年,由廣東歸善縣梁化屯水井鄉遷入。迄今已傳十代,繁衍500多人。

*校椅鎮中團村先祖枝通、枝發、枝旺三兄弟,明朝年間人氏,從何處遷入待考。繁衍至今已廿壹代,1200余人,是橫縣大姓之壹。其衍為;枝有朝惠,明傳國寶,金玉文中,聖法思達,士居正大,廣其仁聲。至“廣”字輩為廿壹代。

(13)、邕寧羅氏基祖-劉圩班嶺

劉圩鎮班嶺羅村基祖海好公,於元朝末年,由廣東南雄珠璣巷遷廣西南寧蘇羅安吉,後移籍邕寧羅村落業。至今傳世二十四代,6,000多人,後裔分播於百濟板羅、屯元、佃肥、靈元、山尾、羅屋、長灘殿城、小董老羅嶺等處。

(14)、馬山縣羅氏祖先來自多路。其中壹路來自山東。傳山東祖先羅彪生四子二女。長子羅洪周、次子洪勝、三子羅洪忠、四子羅洪昌。洪周、洪忠、洪昌三兄弟於明隨王守仁南下廣西。戰事結束。洪昌留在馬山。現在的百龍灘鎮的弄昌、大隆 、大完、在球各村羅氏大都是洪周子孫;現在的合群、喬利等鄉的羅氏大都是洪忠的子孫。

另有加方、古寨壹帶的羅氏,部分是從河池壹帶遷來的洪昌子孫。加上從廣西各地遷來的羅氏子孫,其人數在馬山,已有萬人左右。

(15)、岑溪中村基祖

岑溪南渡中村始祖羅第合是洪德公後裔。先祖由福建移居廣東南雄珠璣巷白石社。明末期間因世亂,其鬥恒公之四子各分散謀生:長子紀公壹支遷至順德;次子綱公壹支遷至羅定;三子績公壹支遷至陽大;四子繼公攜子第榮、第源、第合同避難至廣西梧州府岑漲縣西鄉黃荔花梨啟。越數年,第榮遷北流鴨榔;第源遷容縣鵬沖;而第合則留居黃荔花梨啟。妣廖氏,生壹子:嘉現;嘉現妣陳氏,生子錫俊;錫俊妣廖氏,生子大任;大任由花梨啟再遷現止中村。迄今千300余年,世傳十五代。八世孫羅桂中已醜科舉人;十三世孫羅宗南畢業於政法大學,行廣西自治區榮改局書記;羅桂松(女)畢業於廣西大學,任自治區物資廳副廳長。

(16)、昭平古盤等地基祖

*仙回古盤始祖羅任才,原籍廣東翁源縣。於清朝中葉期間攜子羅新仔現址而居,迄今已歷200余年,傳世十三代。其八世孫羅紹徽北京大不畢業,民國時期曾任《梧州日報》社長和廣西恭城、都字、永淳、荔蒲、花梧等縣縣長及平樂專員兼保安司令、昭平縣國大代表。

*古袍花羅村羅氏,是花梧縣京南純沖開基祖羅顯真的後裔搬遷來此定居,迄今已繁衍十九代。

*走馬坪大坡羅氏,是該縣北陀黃竹閣開基祖羅天賦的後裔,迄今世傳十壹代。

(17)、賓陽羅氏基祖

始祖華爵公,號義勇,行羅四郎,祖籍福建漳州府平和縣延藤村人,於明朝崇禎年間任廣東高州石城縣都聞府副總兵,擢廣西南寧左江總戎,蒞任而終。妣曾氏,生壹子:奕乾,號大郎,年方九歲,難回福建,祖妣攜子蔔居廣西思源府賓州馬村團居焉,即今賓陽縣蘆圩鎮大羅村。生歿未詳,塟於馬坡嶺二龍崗。妣鐘氏,生三子:大郎(妣蔡氏三娘)、七郎(妣範氏壹娘)、十郎(妣江氏三娘)。後裔已衍二千多人,分布於賓陽、上林、鳴武、來賓、田東、龍州、都安、海南等地。由於世遠年湮,族譜殘缺,只知派衍。

華乾元國廣漢正煥世承,先錫儒仁本,書聲日慶明。

(18)、東蘭丹州基祖

邕祖羅海玉、原籍山東。於宋元9七年隨狄青將軍南下,後定居東蘭丹州。至第八代孫羅世貴在九裏府做官,世貴之子羅國才從軍,入王守仁部。後定居忻城縣新圩弄岑村板老屯。羅國才生九男壹女,具後裔散居於忻城、來賓、上林、馬山等縣地。

(19)、忻城新圩基祖

始祖羅國才,原籍山東。於明朝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隨同王守仁督師廣丁。而後解甲歸田,蔔籍忻城縣新圩鄉弄海村。生九男壹女,公將其寶劍折為九段,分給九子各持節,作為久後相認作憑證。公歿後塟上泵。從魯至桂已有600多年,子孫繁衍至“士”字輩,世傳十六代矣。

(本基祖史料由羅敬波、羅紹彰 羅斌、羅森 羅賓、羅仁甫 羅居殿、羅居俐提供)

  • 上一篇:關註丨國稅,地稅正式合並,對陽新人有哪些影響
  • 下一篇:國辦發布20條措施促進消費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