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壹詞,目前所知最早出自司馬光等《資治通鑒》中把李林甫在政事堂稱作在“政府”,說明政府起源於唐朝,但是正式形成於宋朝。而政事堂即政府再唐宋時期大多指宰相處理政事的機構及其場所。古代是等級專制機制,各級政府機構名稱不同。最高的政府叫“廷”,也叫朝廷,也就是天子處理政事的機構及其場所,秦朝前後都如此。其他政府機構及其場所,秦朝前後不同。先秦是天子封國制度,朝廷以下的政府機構,屬於天子直轄的中央機構,依次為省、部、司,省部同級但有權力大小,下設司等。封國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劃(我國古代是天下壹統制度,沒有現在的主權“國家”概念,有政無國,國與邦都是地方行政區劃),封國的政府機構也必須按照天子制定的等級禮儀來設置,否則就是違法犯罪。封國處理政事的機構及場所相當於中央的“省部”壹級,也叫“室”或“宮”,再往下就是“司”壹級政府(與中央的司同級),是國卿(國君下屬臣子)處理政務,也叫“家”。現在的“國家”壹詞就是這樣來的。東周列國天子形同虛設,諸侯國各自為政,政府機構等級逐漸打亂。秦朝以後,中央還是叫朝廷,往下依次是省部、司院、衙門(沿用舊制)。後來郡被州替代,朝廷以下依次叫做堂院(如政事堂~政府、樞密院)、州府、衙門(縣衙)等等。由於明清唯儒導致泰東發展停滯,我們沒有及時現代化,東方全面被西方趕超,泰東政治文化體系被毀滅,近代末以來西方歷史學、政治學傳入中國,我們才用“國家”來翻譯西方的主權政體,用“政府”來翻譯行政組織機構。
上一篇:官渡區稅務風險評估局電話下一篇:黑龍江工商學院是公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