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領帶起源於何時?是由誰發明的?已很難考證。據說,古時候住在深山老林裏的日耳曼人身披獸皮衣禦寒,為了不使獸皮衣從身上脫落下來,就用草搓成的繩子紮在脖子上,後來逐漸演變成最原始的"領帶"。而其後的演變歷史,卻眾說紛紜。
第壹種說法是在公元前50年,古羅馬士兵的脖子上就帶有領巾,據說那是士兵的妻子和戀人為了祈禱前方戰士的平安,送給他們的護身布;也有人認為這就是軍服,在戰場上遇到利器刺戳時,在脖子上系有厚布條的士兵要比脖子直接暴露在外的人少受皮肉的痛苦,這也許就是古代士兵佩戴"領帶"的直接原因吧!
第二種說法是這種領帶為克羅地亞士兵首先采用。但領帶是如何傳入法國的卻有兩種傳說:壹種傳說,這種領帶可能是在1600年前後"三十年戰爭"時期傳到法國的,當時與瑞典人並肩作戰的法國士兵發現這種打結的領帶非常實用;另壹種傳說認為這種領帶是1668年克羅地亞雇傭軍到達法國時帶來的;還有壹種傳說是17世紀中葉,法國軍隊裏有壹個克羅地亞人兵團打了勝仗,凱旋回到巴黎時每個人都在頸上結了壹條彩色圍巾,以示歡慶勝利,引起了崇尚時髦的巴黎人特別是貴族的極大興趣,隨即爭相模仿。
第三種說法也是在17世紀,南斯拉夫的壹位騎兵身穿制服,頸系布條出現在巴黎的大街上,這種新奇的裝束引起了法國軍官們的大為贊嘆和積極仿效,後來又引起了法國的達官貴族們的註意和喜愛。
第四種說法是17世紀法國向鄰國西班牙發動戰爭,當時奧地利出兵支援法國,每位奧地利士兵的脖子上都佩帶壹塊白圍巾作為標誌,這種標誌頗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欣賞和厚愛,很快便在皇宮和軍隊裏流傳開來。法德之戰,法軍又將這種標誌擰成蝴蝶結,插在上衣的鈕扣眼裏,結果法國奇跡般地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而戰場上那種擰成麻花形狀的領帶打結方法也隨著戰爭勝利的消息壹起很快地傳到巴黎,並在壹般市民中開始流行起來,並增加了許多新花樣,使領帶的形狀、用料和打結方法都有了許多新的變化。傳說後來有壹天,壹位大臣上朝,脖頸上系著壹條白綢巾,並且在前面打了壹個漂亮的結。國王路易十四見後大為欣賞,並當即宣布以領結為高貴的標誌,並下令凡爾賽的上流人士都得如此打扮。在他的號召下,領帶逐漸從法國傳遍世界各地,並形成了與西裝配套的紡織用品。第五種說法是在中世紀(在歐洲歷史上指封建社會時代),歐洲醫學專家認為病從喉起,建議人們用織物裹住喉部,可起到防病消災的作用。第六種說法是,領帶是早期愛爾蘭漁民在出海捕魚時,常用條帶系在脖子上,以觀測風向,並由此而演變成領帶。第七種說法是在中世紀以後,英國軍隊出征歸來時,士兵們都要在自己的脖子上系壹條白毛巾,用以掩蓋作戰時留下的刀疤。綜合以上各種傳說,大多數認為紮領帶的習慣源於軍隊,這是無庸置疑的,而且在法國這壹領導國際時裝潮流的國土裏首先得到應用、推廣與發展,國王路易十四在領帶的推廣與發展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然而,當今廣為流行的領帶,其歷史並不長,只有壹百多年的歷史,大約在1870年,領帶已變得比較窄小並淘汰了那些過分嬌柔造作的打結方法和華而不實的部分。到了19世紀末,領帶的式樣已經和現在的領帶十分相似了。今天的領帶,在西方壹些國家不僅以衣帽取人,而且還以領帶取人,凡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士參加社交活動,他們都非常註意領帶的用料、花式、款式以及挺括與否。因此,現在國外的高檔領帶已發展到采用電腦提花機織造,花型圖案變化萬千,層出不窮,在各式各樣的領帶中較為流行的要數打結部分變細的瓶狀和直線狀的領帶。領帶寬窄的變化有規律可循,壹般是寬窄交替流行,其變化周期為8~10年。如果印花成為主流,則興寬領帶;如提花織物流行,則興窄領帶。目前較為流行的是印花寬領帶。領帶在歷史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其款式不斷翻新,新品種層出不窮。法國人壹貫喜好服飾打扮,是壹個崇尚風雅的國家。1947年,壹位名叫多米尼克·貝爾杜松(Dominigue Berducome)的法國人發明了方便領帶,並於同年11月8日獲得了專利。該領帶是將壹塊鋁片壓成領帶結形狀,再把領帶粘貼在上面,佩戴時將領帶直接掛在襯衣領上就行了。後來,貝爾杜松又發明了壹種新型的磁力領帶,可以直接吸在襯衣領上的金屬扣子上,據說這種領帶能經受4公斤的拉力而不會脫開。這種磁力領帶與近些年出現的"壹拉得"領帶壹樣,對於那些趕時間而又笨手笨腳的人來說,尤其是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無疑是壹種較為理想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