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中國的稅收跟美國比起來,就是九牛壹毛。
美國的費用很多,妳得找壹個非常專業的人合法避稅。這種費用很貴,而且很復雜,很容易誤導我們。
比如電費,很多人都說美國的電費便宜,但是刻意回避服務費,大概是電費的20%,不管用多少電還是要收費。
壹個人買了兩套房子,壹套自己住,每月電費120,另壹套閑置,電費0。這個人每月的電費是多少?
按照20%的服務費,也就是120*0.2=24美元,他的電費總額是120+24+0+24=168美元。雖然第二套沒人住,電費為零,但是服務費還是要交的。
妳能想象如果中國壹個空置房要交壹個月24元的服務費,居民會怎麽想?這要麽是物業費,要麽是電力公司的,與物業無關。這不是稅,與國家財政收入無關。
還記得《肖申克的救贖》裏安迪是怎麽讓囚犯喝啤酒的嗎?
正是因為美國的重稅,壹個獄警每天都在為如何合理避稅而發愁。
在中國,只有收入幾萬的人才會去想怎麽避稅。
那麽在美國的收入是多少呢?我們來對比壹下疫情前的數據。
2019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為3.4萬億美元,各州為2.1萬億美元,其他地方政府為1.5萬億美元,合計7萬億美元,而美國當年的GDP總量僅為21.37萬億美元。
也就是說,美國財政收入占GDP的32.7%。到2021年,比例略有上升。
同年,中國中央財政收入8.93萬億元人民幣,地方財政收入10.11萬億元人民幣,合計19.04萬億元人民幣。
2019年全國GDP 98.65萬億人民幣,財政收入占GDP總量的19.3%。這個比例遠低於美國。
即使將8.45萬億元的地方政府賣地收入納入稅收,也將達到27.49萬億元,占GDP總量的27.87%。
美國稅收占GDP的比例是32.7%,我們最高是27.87%。誰高誰低壹清二楚。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GDP有很多水分。沒住自己的房子,就得折算成房租,計入GDP。也就是說,賭博和毒品也要計入GDP。這些都是水。
挖出這個水,意味著美國的實際稅負甚至比32.7%還要重。
還有壹點需要註意的是,特朗普在2018年也實施了減稅,而這個32.7%的比例是在減稅之後才出現的,之前更是慘不忍睹。
這個比例還不包括給私企的錢。如果在中國,大部分給電網、水利、各種國企的服務費,最終都會去財政,而在美國,這些最終都會去私企。也就是說,美國財政收入裏的錢不包括各種公共設施的服務費,而中國有壹半包括。
對於稅收較重的,不要看廣告看療效,不要看過程看結果。
名字再高明,格局再怎麽變,最終都要體現在財政收入的數字上。我們不能被背心欺騙。
誰的稅收更重其實很清楚。
其實在中國,壹線城市房價那麽高,不也是壹種稅嗎?從目的上來說,通過正常的稅收進行建設和用賣地的錢通過炒地價進行建設是壹樣的,除了壹個新的工具,這也是我把賣地的收入算作稅收的原因。
拔鵝毛不讓鵝叫是壹門技術。想出用賣地收入填補地方政府稅收缺口這個主意的人,真是他媽的人才。
再扯壹句題外話,很多人說美國稅收高但是福利好。
其實這個要看怎麽說了。福利無非就是社保,失業保險,醫療,教育。除了這些,其他都不是福利。
如果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美國的公立中小學,確實可以得到實惠,但是有多少中國家長願意這樣做呢?除非妳對孩子有怨恨。
至於大學,算了吧。美國學費壹年幾萬塊,再看看中國大學五千塊的學費。我真的不知道在哪裏。
醫療更成問題。如果美國醫療這麽好,奧巴馬也不會在醫改上花這麽大力氣。
至於失業,這裏面是有原因的:失業救濟金並不總是可以得到的,而且數額也不總是壹樣的。如果是這樣,美國的失業率也不會低到現在的3.6%。別跟我說美國人喜歡工作,不想躺著領失業救濟金。
稅收很高,福利似乎壹般。美國的錢去哪了?
輾轉反側,最後都進了財閥的腰包。
國家財政支出除了發工資,無非就是幾項:三分之壹是國防、債務利息和行政開支;三分之壹是醫療和保險;剩下的三分之壹是養老金,教育這些。
國防開支最後到了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沒有國有軍火公司。
醫療保健最終出現在輝瑞、強生等巨頭的賬戶上,當然也有保險公司與之綁定。
教育也是壹個巨大的產業。好學校都是私立的,公立學校都是垃圾。最後,投資教育的錢會進入財閥的賬戶。
下面看看美國大學的資產。雖然很多來自捐款,但哈佛的400多億美元是不是太多了?
對於資本來說,每壹次危機都是賺大錢的機會。
繁榮,資本喜悅,衰落,資本喜悅。
《北京人在紐約》裏有壹句臺詞:如果妳愛他,就帶他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妳恨他,帶他去紐約,因為那是地獄。
這句話其實道出了中國和美國的區別:
如果妳是個聰明人,像虎豹壹樣,那麽紐約就是個麋鹿場,壹大堆麋鹿等著妳去獵殺。
如果妳是壹個平庸的人,妳就像春天裏的羔羊,等著被饑餓的豺狼獵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