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墨,漢語詞匯。拼音shéng mò是指木匠用直線畫出的墨線。語《禮記·釋文》:故衡城郡不可欺;繩墨誠,功德不可欺;規則已定,妳不能欺負方圓。用心孟子:大匠不為拙工而改繩墨。
比喻規則,規範。引自漢代張衡的《四》:我和身體的其余部分呆在壹起,順著繩子和墨水走,但沒有掉下去。唐·司空《東瀛僧雕法》:風波未止,難以超越;繩墨可循,心念漸控。元隱逸詩二首:此篇文筆超然,格調高遠,韻味深遠,非壹般詩人所能及。
比喻法令、法律。出自《管子·法法》:以墨引之,以刑引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子涵引繩墨,斬事,明辨是非,極其淒慘,忘恩負義。《後漢書·寇榮傳》:尚書背墨,案崩,已不準。李習安註:繩墨意味著法律。唐代王洛賓寫下“寄員半千”的詩句:身為刀筆官,以被繩墨牽為恥。
繩shéng;;由兩股以上的棉、麻等纖維或稻草制成的長條:麻繩;繩索。用作動詞時,指糾正;制約因素;制裁;繼續吧。莫米;書寫和繪畫用品;由煙灰或松煙制成的黑色塊狀物;也指墨水和水做成的汁。泛指壹種用於書寫、繪畫或印刷的顏料,比喻學習或閱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