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草案是民法總則和分則草案的合集,包括總則、財產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1200余條,涵蓋了壹個公民的壹生。民法典頒布後,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相關法律將被取代。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權利宣言,民法典草案充分體現了時代特征。草案直接回應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70年到期、高空墜物、性騷擾、手機app收集個人信息等社會熱點和民眾關切。特別值得註意的是,草案還體現了疫情防控的針對性考慮。
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編纂民法典,就是要形成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備、協調壹致的法典。這是壹項系統而重大的立法工程。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民事立法卓有成效,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積累了豐富的民事司法實踐經驗。民事法律服務取得顯著進展,民法理論研究達到較高水平,全社會民事法治觀念普遍增強,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實踐、理論和社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