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根結第五,長生第六,官針第七,神第八,終第九。
卷三,第十經,第十壹經,第十二經。
卷四:經絡筋13,骨密度14,營50第15,營氣16,脈17,營健協18,營健協14,營健協14,營健協14。
卷五,五害第二十,寒熱病第二十壹,麻風病第二十二,熱病第二十三,厥病第二十四,病書第二十五,雜病第二十六,周痹第二十七,口詢第二十八。
卷六,師傳,決氣,胃氣,31號,32號,海論,33號,34號,脹論,36號,37號,38號,血絡論,40號,清濁陰陽。
卷七,陰陽為日月之四十壹,四十二為疾病之傳播,四十三為情欲之夢,日隨氣分四時,四十四,四十五為外,四十六為五變,四十七為臟。
卷八,禁取第四十八,五色第四十九,論膽第五十壹,背肥第五十壹,守氣第五十二,論痛第五十三,年第五十四,忤逆第五十五,五味第五十六。
卷九,水脹第57,賊風第58,齊威紊亂第59,玉版第60,五禁第61,動傳第62,五味論第63,陰陽二十五人第64。
卷十,五音五味第六十五,百病始發第六十六,針第六十七,上膈第六十八,焦灼無聲第六十九,寒熱第七十七,邪客第七十壹,天第七十二。
卷十壹,第七十三功用,第七十四條診病法則,第七十五條刺真邪法則,第七十六條衛氣法則,第七十七條九宮八風法則。
卷十二,九針論第七十八,年齡暴露論第七十九,大惑論第八十壹,潰瘍論第八十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