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協議怎麽會有法律效力?

協議怎麽會有法律效力?

合同必須具有法律效力,壹般只要雙方達成壹致。只要雙方同意合同內容並簽字,就具有法律效力,對雙方都有約束力。但合同要具有法律效力,還應註意合同內容不能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或者第三人利益,不能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另外,壹些特殊類型的合同需要到國家相關部門登記才能生效,比如專利轉讓需要到專利局登記,但這種情況在壹般生活中很少涉及。

當雙方同意協議內容並共同簽字後,即具有法律效力,對雙方均有約束力。並且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協議的當事人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而不是壹個當事人,他們需要通過平等自願的協商達成協議。

第二,結論的主體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有資格的人。

3.協議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手續的,從其規定。未辦理批準等手續影響合同效力的,不影響合同中批準等義務條款的履行和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報批手續的壹方不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承擔違反義務的責任。

合同的變更、轉讓和解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適用前款規定,應當經過批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470條

合同的內容應當由當事人約定,壹般包括以下條款:

(壹)當事人的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物;

(3)數量;

(4)質量;

(五)價格或者報酬;

(六)履行的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種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第143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壹)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 上一篇:十大金融書籍排行榜
  • 下一篇:行政相對人的法律風險通常分為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