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雙方沒有約定還款日期,只要沒有超過20年,法院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國家法律,規定如下:
1、第壹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和債務人知道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但是,自權利被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在特殊情況下,人民法院根據權利人的申請,可以決定延長期限。
2.第壹百九十二條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債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的抗辯。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債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債務人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擴展數據:
法律責任的認定和歸屬簡稱“歸責”,是指對違法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確認、歸屬、減輕和免除的活動。
(壹)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體現了立法者的價值取向,是責任立法的指導原則,也是指導法律適用的基本準則。
責任壹般必須遵循以下法律原則:
1,法律責任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發生後,依照法律事先規定的性質、範圍、程度、期限和方式追究違法行為人的責任;作為壹種消極的法律後果,應當由法律規範預先規定。
(2)排除無法律依據的責任,即任意責任和“違法處罰”。
(3)壹般情況下,需要排除對行為人有害的過去的溯及力。
2.因果關系原則。其含義包括:
(1)在確定行為人的違法責任之前,首先要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這是確定法律責任的重要事實依據。
(2)在確定行為人的違法責任之前,首先要確認意誌、思想等主觀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這有時是區分責任與無責任的重要因素。
(3)在確定行為人的違法責任之前,要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百度百科-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