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產品責任法的司法救濟

產品責任法的司法救濟

訴訟時效是平衡生產者、經營者與使用者、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從而穩定社會經濟關系的重要法律手段。

在美國,各州對產品責任訴訟時效的啟動方法存在很大差異。因此,《產品責任統壹示範法》建議壹般訴訟時效為兩年,從原告在謹慎的條件下發現或者應當發現產品的損害及其原因時起算。《示範法》還通過規定產品的安全使用期體現了最長訴訟時效,即10年為最長責任期,除非產品的安全使用期長於10年。

在借鑒其他國家經驗的基礎上,我國《產品質量法》對產品責任訴訟時效的規定與美國《統壹產品責任示範法》基本壹致。嚴格責任不是絕對責任,各國產品責任法對生產者規定了壹定的抗辯事由。

美國《統壹產品責任示範法》規定,承擔風險是抗辯,即消費者發現產品缺陷並願意承擔的,生產者不承擔責任。同時規定產品的誤用可以作為抗辯的理由。至於“開發風險”,即產品投入流通時科技水平的缺陷,是否屬於抗辯理由,多數州將其作為免責條件。

《歐洲產品責任指令》規定,生產者不承擔責任:產品未投入流通;產品投入流通時不存在缺陷;非生產者出於銷售或經濟目的制造或分銷產品;使產品符合強制性規定而導致的缺陷;產品投入流通時,科技水平無法發現缺陷;部件制造商可以用部件或制造商的說明證明缺陷是由產品設計引起的。與此同時,該指令規定,成員國可以對發展風險提出保留意見作為防禦。

我國立足本國國情,借鑒國外經驗,規定了生產者免除產品缺陷責任的理由:(1)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產品沒有進入流通環節,不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傷害。(2)產品投入流通時缺陷不存在。缺陷是產品脫離生產者控制後,由他人造成的。(3)產品投入流通時,科技無法發現缺陷。這是免除開發風險責任的規定。在判斷是否屬於開發風險時,應以當時社會的科技水平為標準,而不是以生產者的科技水平為標準。這壹規定將有助於鼓勵科技進步,鼓勵生產者開發新產品和采用新技術,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 上一篇:疫情期間家庭提示手抄報
  • 下一篇:有關於美國槍支的疑問。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