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壹詞來源於拉丁語憲法,原意是組織和建立。古羅馬帝國用它來表示聖旨和聖旨,不同於公民會議通過的法律文件。在封建的歐洲,它被用來在日常立法中表達對國家制度基本原則的確認,其中包含了組織法的含義。英國在中世紀建立了代議制,確立了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稅或制定其他立法的原則。後來代議制在歐美普及,人們把規定代議制的法律稱為憲法,指的是確認憲政的法律。
“憲法”、“憲令”、“憲法”等詞在中國古籍中是“法”的代名詞,日本古代的“憲法”也指法規,都與現代的“憲法”有不同的含義。65438-09年60年代明治維新時期,隨著西方憲政理念的傳入,出現了相當於歐美的日本概念。1898年,中國戊戌變法期間,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要求清廷制定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1908年,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從此,“憲法”壹詞成為中國的專用詞。
編者按:今天是中國第壹個國家憲法日。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誌的集中體現。它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更多關於國家憲法日的作文資料可以在巨人作文網找到。
65438+2月4日是我國第壹個國家憲法日。設立國家憲法日,意味著憲法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進壹步凸顯。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綱。它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全面實施憲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將每年的65438+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壹次會議表決將65438+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國家以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這個決定是明確的,全國各族人民,壹切
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自己活動的根本準則,都有維護憲法尊嚴和保證憲法實施的責任。任何組織或個人
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壹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
設立國家憲法日,在全社會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大力宣傳憲法確立的國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基本原則和活動準則,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有助於教育引導各級組織和全體公民牢固樹立憲法意識,增強憲法觀念,自覺履行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