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1903年,蔡元培在妳明白黃宗羲被尊為“東方盧梭”嗎?

1903年,蔡元培在妳明白黃宗羲被尊為“東方盧梭”嗎?

黃宗羲生活在壹個“天崩地裂”的時代,學者陶王陵曾把時局形象地比喻為“漏過江湖的船”。黃宗羲壹生著述甚多,其著作大致可分為兩類:壹類是他選用前人的著作(主要是宋元明的名言和老鄉的遺作),有十余種,千余卷,1000多萬字。.....另壹種是黃宗羲自己寫的作品,壹百多種,三百多卷,三百多萬字。”他的政法思想集中體現在《伊名候訪錄》壹書中,成書於1661(清順治十八年),成書於1662(康熙元年)。這個版本註釋了21篇文章,比如袁俊和陳元。近年來,對黃的遺產又有新的發現,如“文學性”、“封建性”等。壹百年來,圍繞這本書的爭論從未停止。它在清朝被禁止,今天被許多學者稱贊。比如侯外廬先生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人權宣言”。明清之際的政治法律思想,尤其是黃宗羲的政治法律傾向,壹直是學術界討論的焦點。壹般來說,國內學術界有以下幾種觀點:第壹種觀點認為,黃的政法思想仍屬於傳統民本思想;第二種觀點認為,黃的政法思想已經超越了傳統民本思想的界限,屬於民主思想的範疇。第三種觀點認為,黃的政法思想介於傳統民本主義和現代民主主義之間,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壹種過渡。接下來,筆者試圖通過黃頗具爭議的著作《待訪》來重新審視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政治法律思想。所謂重新審視,是指我認為黃的“過渡形態”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與傳統民本思想和現代民主思想有某種程度的重疊——這種交集是如此模糊,以至於無論以哪種方式單獨歸類,都沒有充分的依據。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民本”還有壹個類似的定義,我認為這個定義應該進壹步討論:既然是“民本”,即使加上“新”的因素,本質上也應該歸入傳統民本思想的行列——其提法本身就有類似“白馬非馬”的哲學詭辯之嫌,以至於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不得不在《黃宗羲與中國文化》壹書中論證黃的思想,朱先生從文化的角度對黃的思想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在堅持黃思想相當先進的同時,也評價了黃不可磨滅的傳統和保守印記,最終將黃的政法思想定位為“激發民主和民主意識的酵母”。這個“酵母”的定位和我要討論的“過渡形態”挺像的。/flsxsw/articleshow.asp?c _ class = 5 & ampid = 2920 & ampc_page=1

  • 上一篇:二審不服如何申請再審的條件。
  • 下一篇:法律規定的遺囑格式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