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房地產權屬登記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壹階段(1949 -1955),公有制和私有制並存。對於公有房產的管理和分配,私有房產仍允許買賣,但要向政府房產管理機構登記,並出具房地產權證。
第二階段(1956 -1965)是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階段。土地和房屋的私有制將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逐步轉變為集體所有制,不再進行所有權登記。
第三階段(1966 -1978)不動產權屬登記全面停滯。
第四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是法制建設和創新發展。1982年《國家城市建設管理局城市(鎮)房地產權屬登記管理暫行規定》頒布,重新開啟了房地產權屬登記。隨後的幾年裏,《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城市房屋所有權登記管理辦法》、《土地管理辦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物權法》等相繼制定出臺,我國的房地產權屬登記制度越來越規範、合法。
擴展數據:
相關案例“男方是否持有1952房產證討論窯洞?起訴政府敗訴
劉占榮有1952《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和《政七線》,還有壹本《陜甘寧邊區房窯證》,但三孔洞的主人早已變更。延安祖輩留下三孔窯洞這件事,成了劉占榮壹家的壹塊心病。每次說起這件事,大家都忍不住後悔或者抱怨。
劉占榮於2010年2月22日向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起訴延安市人民政府及其法定代表人、市長梁宏賢,認為延安市人民政府向劉寶山後裔及其他住戶發放的產權證侵犯了劉德本後裔劉占榮的權利,要求撤銷之前發放的相關產權證。
2011年8月,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作出壹審判決,撤銷延安市人民政府發給劉寶山等人的房產證,並承擔本案行政訴訟費用。法院工作人員告訴劉占榮,只有撤銷原土地使用證,土地管理部門才能重新確認劉氏家族對這套房產的所有權和繼承權。
但很快,律師告訴劉占榮,延安市人民政府已經上訴。201110,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行政裁定,認為壹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要求撤銷壹審判決,將案件發回重審。
2012年4月,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作出再審判決,劉占榮敗訴。理由是劉占榮的訴訟請求已經超過訴訟時效。
2012年7月,延安中院作出行政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收到中院裁定書的第三天,不服該裁定書的劉占榮向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遞交了上訴狀,要求省高院介入該案的審理。3個月後,他收到了壹份法律文書,本以為是省高院的通知書,但打開信封壹看,傻眼了,裏面是延安中院的《駁回上訴通知書》。通知認為,延安中院作出的行政裁定正確,劉占榮的案由不成立,故“依法予以駁回”。
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寶塔區法院均以判決依據在判決書中為由婉拒了記者的采訪。延安市國土局市南分局局長楊勇回復記者稱,50年代的房產證只能作為參考。他說,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對房產進行了確認,但劉氏家族的後代對此並未提出異議,因此劉氏家族的房產被作為公共財產處理。
人民網-男子持1952房產證討要窯洞未果起訴政府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