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不僅是女犯人的流放地,而且與男犯人相比是極其罕見的。因為流放的過程很辛苦,男囚在流放中很難生存,更別說女囚了。在古代,婦女的地位很低。如果女性知道自己被判流浪罪,大部分會選擇自殺。他們重視名譽勝過苦難。
清代的流放壹般分為充軍和流放。由於清朝兵力充足,充軍只是名義上的。這些被送到部隊的犯人只是各郡各縣的軍官,總比送到偏遠地區的好。
另壹種是把犯人當奴隸,送到偏遠地區當奴隸。滿族人有蓄奴的傳統。他們在進入中原之前,就有掠奪朝鮮人和明朝人做奴隸的習慣。他們進入中原後,就不能再用這種方式搶奴隸了。為了保證奴隸的來源,他們不得不制定刑法,將犯有嚴重罪行的人送到他們祖先的土地上當奴隸。
流放罪
流放遠沒有看起來那麽容易。有些人寧願被判死刑也不願被流放,因為他們不想忍受痛苦的旅程。
清朝的流放地分為三個地方,西南、西北、東北都是極其偏僻的地方。古代的交通沒有現在方便,這些被判流浪罪的人要走到這些地方,這本身就是壹種折磨。
更別說路上的各種狼、虎、豹,只有少數人能走上千裏之外。
有人會說,累了怎麽不休息?這是流放,不是旅遊。這些押運員有時間限制。要求他們在壹定時間內將犯人押送到流放地,否則將受到懲罰。
它不會給妳時間讓這些軍官休息。還有人說為什麽不在路上跑掉?難道沒有機會跑到千裏之外嗎?這也是個好問題,但流放通常都帶著鐐銬。妳帶著這東西能跑多遠?就算運氣跑了,也只能在荒山裏等死。
除了這些,妳還要保證自己不能生病。壹旦生病,就意味著離死不遠了。拖著病體是絕對不可能走完這段路程的。除非妳能挺過去,否則沒人會救妳。
軍官只負責押解,還想讓妳早點死。這樣他們就可以少走路了。有的軍官甚至為了不走那麽遠,打犯人,讓他們早點回去過日子。
很多犯人在到達流放地之前就死在路上了,所以很多人不想被判流放。死刑至少可以死得痛快。流放有壹點生命力卻要忍受極度痛苦的折磨。
絕望的
能堅持去流放的人,沒有壹技之長,只會過得更慘。在文字獄盛行期間,許多學者被送往顧寧寶塔,有學問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受到尊重。例如,著名學者吳兆騫就在顧寧寶塔住得很好。
雖然是替罪羊,但他和將軍、總司令交情不錯,靠的就是他這輩子的才華。有了這層關系,他得到了比其他流亡者好得多的住房和耕地。
和那些沒有才華,沒有文采,沒有技能的人壹樣,只能做奴隸,生死掌握在別人手裏。
和這些比起來,什麽都不是,只要有希望就能堅持,人最怕的就是沒有希望。被流放的人,只要沒有大赦,就回不了老家。古代人最看重的是不能葬在家鄉,如何敢面對祖先。
這些人能活下來的希望就是被赦免!可惜大多數人帶來的只是無盡的絕望。他們只能死在精神和肉體的折磨中,死在異鄉。
寧古塔不可怕,但是沒有希望。然而,希望是多麽珍貴的東西,大多數人只能在折磨中帶著寒冷和孤獨度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