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
辯證唯物主義既肯定物質決定意識,又肯定意識對物質活動的反作用,特別強調正確的意識對社會進步的積極意義。愛國主義作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壹直是動員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壹面旗幟,也為新疆各族人民迎接挑戰、繼往開來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在新疆歷代歷史的壯麗畫卷中,壹次又壹次書寫了愛國主義的光輝篇章。迄今為止積累的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和熱愛,必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加強烈,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
什麽是感恩?
感恩是壹種高尚的情感,體現了壹種回饋和回報的感情。
懷著壹顆感恩的心,妳就會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妳就會把壹切都奉獻給偉大的祖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感恩和感恩是緊密相連的,是有因果關系的。首先,要有感恩,才會有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付出,才能把感恩變成愛的行動。
我國自古就有感恩的傳統。《詩經》中有“桃報李”之說,也有“惟寸長草多少情,還三春光”“滴水之恩,還壹春”等名言。古往今來,許多仁人誌士為國捐軀,彪炳史冊。
感恩是壹種美德,體現了壹個人對自己與他人、社會、偉大祖國關系的正確認識。
正如德國偉大哲學家康德所說,感恩是壹種崇高的義務。我們反對功利的感恩,但每個人都要有感恩的心態,珍惜別人給予的善意。
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由於人們的價值取向越來越多元化,確實出現了壹種令人擔憂的傾向:很多人在享受祖國改革開放成果的同時,在享受社會文明進步的同時,感恩意識也逐漸淡漠和缺失,壹些年輕人甚至只知道學習,卻不懂得感謝,不願感恩,不會感動,不忠誠,違反禮儀。
感恩的最高境界和境界是對偉大祖國的感恩。
從親情,友情,懷舊等。,對自己的國家,感恩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對偉大祖國的感恩,體現了人們對祖國至高無上、純粹奉獻的最樸素的價值取向,是引導各族人民影響自己、激發愛國情懷的有效形式,是錘煉誌氣、踐行報國之旅的必由之路。
感恩是壹種民族文化,反映了歷史和現實的要求。
胡錦濤同誌指出:“壹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它對世界和自身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澱著它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
用這種經典的語言來解讀感恩的含義,感恩其實可以理解為壹種民族文化。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與歷史上形成的這種感恩文化密切相關。當傳統感恩價值觀與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時,感恩的對象尤其從傳統社會中豐富的親情、友情、鄉情指向我們最親近的親人和熱愛的社會主義祖國,這使得感恩文化更具有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屬性。
弘揚感恩文化,重塑感恩精神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也體現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新疆的時代發展要求。完成這樣壹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