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壹詞解釋:給力不是外來詞,是閩南漳州方言,源於古代中原的閩南話。“給”字的漳州讀音與“自給自足”中“給”的讀音,與當地“吉”、“格”、“吉”的讀音相同,普通話不讀作“gěi”,與“裏”或“李”同音。原來的發音是【kik-là。“給力”是動詞,也可以用作形容詞。表示專註、努力、用力。比如漳州,嬰兒學上樓梯擡腿,大人會說“厲害”;再比如:某人盡力完成壹件事,人們會誇他“牛逼”江蘇是“文化強省”,用漳州話來說非常貼切。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海波博士透露:根據他的研究,現在最火的網絡詞“給力”其實是壹個古詞。昨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講師高海波博士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根據他的研究,“給力”是我國古代政府向官員發放薪水的壹種方式,即以強迫勞動的形式向官員發放薪水。具體來說,朝廷根據官員的等級,分配若幹勞役,免費為官員耕種田地或提供家政服務。在劉國新編、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政治制度詞典》(1990版)中,有壹個“官權制”的詞條。高博士說,自秦漢以來,所有朝廷都制定了法規,成年男子除了領取糧食外,還必須為朝廷履行義務兵役。服義務勞動的人有“實力派”、“役力派”、“官力派”、“逼民派”等不同的稱呼。所以朝廷給官員提供服務,叫“給力”。即使廢除了強制服役制度,朝廷仍然將其兌換成貨幣,然後按照授權人數發放給官員,往往超過官員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