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名義股東不承擔債務,但如果實際出資人存在出資瑕疵,名義股東也可能承擔債務。實際出資人未能通過名義股東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公司債務人可以要求名義股東在未出資的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名義股東有以下責任:
1.被借用股東的法律責任:如果有證據證明登記股東只是被他人掛名,並未參與公司治理、享有真實股東權利或履行股東義務,那麽法律將不保護其作為“股東”的權利。相反,當公司資不抵債時,由於其股東身份已向社會公示,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之間的這種民間借貸行為無法對抗善意第三人,因此名義股東不會享有股東權利,但存在對其出資範圍內的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風險;
2.名義協議的法律責任:由於名義協議的形式主要體現在股權轉讓的法律行為中,實務中因名義協議產生的糾紛往往涉及公司股權轉讓協議的效力問題。股權轉讓後未登記是否影響股東資格的取得,應根據股權轉讓後當事人的行為來認定,不能簡單肯定或否定。但壹般認為,在具備所有要求的前提下,只有不進行工商變更登記,才應確認股東資格。
綜上所述,有限責任就是責任人以壹部分或者壹定數額的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責任限制體現在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承擔責任。無論名義股東是否被認定為責任人,當其對公司承擔責任時,只承擔有限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擁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