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簡述經濟壟斷的概念和主要表現。

簡述經濟壟斷的概念和主要表現。

概念:

經濟壟斷,或稱經濟壟斷,在經濟學上是指經營者或經營者聯合體濫用其經濟優勢或市場支配地位(包括聯合優勢)排除、限制競爭,以獲取壟斷利潤的行為。

表達形式:

1.協議限制競爭。目前常見的經濟壟斷主要是經營者通過合同、協議、協調行為等手段操縱市場價格、瓜分市場或聯合抵制。

2.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即低價傾銷、搭售和歧視性待遇。

1.經濟壟斷的主體只能是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是指依法參與商品生產或流通領域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市場主體是市場的基本組成部分,沒有市場主體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市場經濟。壟斷是市場經濟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是在市場主體的誕生和消亡中形成和發展的,這就決定了經濟壟斷首先應該是市場主體的壟斷。壹切非市場主體,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事業單位,排除、限制或者妨礙市場競爭的,都不屬於經濟壟斷的範疇。

2.經濟壟斷的基礎是壟斷主體具有相當大的經濟優勢。

這裏所說的經濟優勢,既包括絕對優勢,也包括相對優勢。前者是壹個產品的大部分由壹個或幾個企業提供而形成的優勢;後者如壹方利用另壹方的弱點迫使其接受自己的條件限制競爭等等。形成經濟優勢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以競爭取勝、聯合組織和共謀。壹般來說,沒有經濟優勢的市場主體不可能形成經濟壟斷,相反,他們可能成為壟斷的受害者。可以認為,經濟優勢是經濟壟斷形成的經濟基礎。

3.經濟壟斷的表現是排除和限制競爭。

經濟壟斷的表現明顯具有排除、限制或者阻礙市場競爭,抑制或者剝奪其他市場主體競爭權利的特征,這種表現是經濟學中壟斷的普遍特征。

經濟壟斷的目的是獲取壟斷利潤。

追求利潤是市場參與者從事生產經營的根本動力和最終目的,也是市場競爭和壟斷的力量源泉。當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壟斷時,無論壟斷者采用何種手段限制、排除或阻礙市場競爭,其目的都是為了鞏固其市場地位,實現壟斷利潤。

如果說利潤(利益)機制是引起競爭的壹般內在經濟基礎,那麽追求高額壟斷利潤就是壟斷形成的直接內在經濟基礎。需要註意的是,壟斷利潤的受益者只能是市場主體中的個別或少數壟斷者,因此不代表政府、地方或部門的利益,這與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行政壟斷有顯著區別。

  • 上一篇:因家暴被判刑對孩子有影響嗎?
  • 下一篇:如何認證ISO10012計量管理體系認證?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