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說,我們來看看著名的法國大革命,背後也有英國的原因。作為反抗國王貴族的改革健身運動,英國人自然不容易適用,但因為推動法國大革命的社會發展,才會有英法之間的《伊甸園條約》,讓法國吃盡苦頭,血本無歸。
1786簽訂的伊甸園條約,聽起來很美,可以解讀為天堂條約。條約的內容看起來也很美。英法開放了市場,降低了關稅,完成了真正公平的自由貿易。這個條約在18新世紀貿易壁壘重重的歐洲非常有價值。
既然是平等自由貿易,為什麽說法國人吃大虧?關鍵是法國對外開放棉紡織品,而英國拒絕對外開放絲綢產品。棉紡織業是英國的支柱產業,而絲綢產品是法國的主導產業。也就是說,法國人買自己的短板來爭奪英國在市場上的優勢,自己的優勢有限,兩個方向都吃大虧。
當時英國已經完成了棉紡織業的設備制造,廉價的棉絮由印度和北美供應,立即占領了法國的銷售市場。法國棉紡織業幾乎完全被壓垮,導致大量企業倒閉,數千名工人下崗。
工人下崗,為他們服務的小商販、小商人就會倒閉。失去生活的人只能湧向巴黎等大城市,希望在城市裏謀生。所以巴黎街頭的窮人和流浪漢越來越多,被貴族們嗤之以鼻為“沒褲子的男人”。
法國大革命的主力恰好就是這種“無褲男”。當他們給自己和妻兒過苦日子的時候,王公貴族驕奢淫逸,甚至需要關稅,不顧窮人的好。
啟蒙思想在法國往往特別深刻,因為貧富懸殊,農民和城市貧民對國王和貴族的統治非常不滿。於是,壹點點火花變成了紅色的新人氣,把國王和貴族階層燒得幹幹凈凈。
從《伊甸園條約》可以看出,英國人只能在自己有優勢的行業倡導自由貿易,在沒有優勢的行業實施關稅壁壘。時至今日,這個規律仍然是合理的,所以我們絕不能被他們所謂的“自由貿易”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