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8月12日,馬克昌出生在河南西華縣紅花集鄉的壹個地主家庭。七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從那時起,馬克昌就壹直籠罩在父親去世的陰影下。他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悲苦。
幸福從來不會成雙成對,但也不會壹個人下雨。1937期間,馬家在奶奶的帶領下,稍微好了壹點。然而在收獲的季節,日本侵華的“七七”炮聲卻從北方傳來。1938年,國民黨為了抵抗日軍的西進,轟炸了黃河花園口,無情的洪水吞噬了他的家園,使他和家人過上了艱苦的生活。然而,無論家裏的條件多麽艱苦,他在上學的路上從來沒有退縮過。
1941年,15歲的馬克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周口市聯合中學,在那裏認識了女同學曹智慧。
曹誌輝出生於1925,比馬克昌大壹歲。他的父親是學校主任兼數學老師。
周口聯合中學雖然是男女同校,但是分班,互不往來。盡管如此,曹智慧的美麗還是深深打動了馬克昌。
1944年,日軍進攻中原。周口聯眾因中原失陷被迫關閉。為了謀生,1945年的秋天,馬克昌去了襄城縣嘉陵小學當語文老師。半年後,他去逍遙鎮聯眾當語文老師。
天道酬勤。1946 2-7月,馬克昌憑著自己的努力,報考了武漢大學法律系、河南大學法律系、西北師範大學文史系。“當時我家地處黃河災區,經濟困難。招生簡章介紹,武漢大學法律系司法組有助學金,想去武漢大學。考完不久,我考上了開封的河南大學法律系。但是讀了兩個月,就收到了武漢大學和西北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於是,馬克昌離開了開封,回家做了壹些準備,坐火車南下,來到風景秀麗的武漢大學學習法律。
來到武大後,馬克昌想起了闊別已久的曹誌輝。知道了她當時的通訊地址,他給她發了壹封求愛信。壹二三。曹誌輝終於給了馬克昌壹個滿意的答案。經過半年恩愛的書信往來,1947年夏天,他們在河南雞公山攜手步入婚姻殿堂。雞公山上的新婚蜜月是馬克昌壹生中難忘的壹天。後來,每當他坐火車從北京來回,經過雞公山站時,總會望向窗外的雞公山峰——雞公頭,回憶那段甜蜜的時光,直到火車遠去,雞公頭消失在視線之外。
馬克昌結婚後,繼續在武漢大學學習。她深愛的妻子曹誌輝於1949年秋回到西華縣紅花集,後到縣城任教,用微薄的收入補貼馬克昌的學習費用。在曹誌輝的衷心支持下,馬克昌從武漢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然後,他被送到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作為新中國第壹屆研究生,他在蘇聯刑法學家貝斯特羅娃教授的指導下,系統地學習和研究了蘇聯刑法理論。
1952年7月,馬克昌從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畢業,途經河南老家時,帶著愛妻來到武漢。
那時,我心愛的妻子考上了華中師範大學美術系,從而實現了他們與我壹起飛翔的夢想。
65438-0954,曹誌輝華師大畢業,分配到武漢十壹中當美術老師。同年6月大女兒出生11,家在十壹中。從那時起,馬克昌有了壹個舒適的小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