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了解和研究學生。
(2)組織培養班集體。
(3)指導班委、團委和少先隊的工作。
(4)爭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配合。
(5)評價學生的品行。
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如下:
(1)創造性地設計班級集體目標。
(2)合理確定班級角色定位。
(3)協調課內外各種關系。
(4)構建“開放、多維、有序”的班級活動體系。
(5)營造健康向上、豐富活躍的班級文化環境。
作為壹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須遵紀守法,認真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所以,要想成為壹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認識和了解法律。不難想象,壹個連基本法律法規都不懂的人,如何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
對於班主任來說,必須學習《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
其次要遵紀守法,用法律法規和教師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和思想品德。在班主任與學生的交往中,處處以身作則,以德育人,以德服人,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擴展數據:
對於新時代的班主任來說,應轉變以下四個角色,以供參考:
1.班主任的角色應從單壹型向多元型轉變。在傳統觀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學科老師的自然延伸。今天的教育與過去不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獨立生活能力相對較差。
2.班主任的角色應該從權威型轉變為對話型。傳統教育壹直以班主任為中心,班主任在管理上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必須絕對服從班主任。
3.班主任的角色要從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在以往的管理中,學校建議剛畢業的老師向骨幹班主任學習班級管理的經驗。這本身沒有錯,但是不能完全按照老教師的經驗來管理。
4.班主任的角色要從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在以往的管理中,學校建議剛畢業的老師向骨幹班主任學習班級管理的經驗,這本身沒有錯,但我們不能完全按照老老師的經驗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