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農業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麽?

農業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麽?

法律分析:1。依法治農的原則。依法治農原則是指涉及農業、農村、農民利益的活動,必須按照憲法和農業基本法的規定進行,任何國家機關、團體、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違反,即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治農原則是農業法的根本制度原則,是依法治國的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對於實現農業法的基本目標,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2.保護農業、農村和農民利益的原則。農業、農村、農民利益保護原則,簡稱農業利益保護原則或農業、農村、農民保護原則,是指農業立法、執法、監督、司法應當按照憲法和農業基本法的要求,切實保護農業、農村、農民的根本利益,並給予適當的政策、資金等優惠支持。這壹原則體現了農業經濟的基礎地位,回應了農村社會基礎薄弱、農民處於弱勢群體地位的現實。支持和保護三農利益原則體現了農業法的正義價值觀,是農業法的根本價值原則或維權原則,是“依法治農”原則的必然要求和結果。3.農業經濟、生態和農村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農業經濟、生態與農村社會平行協調發展的原則是指農業經濟的發展與農業生態的維護和改善相結合,農業經濟的發展與農村自身的建設相結合,農業生態的維護和改善與農村社會的建設相結合,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4.以市場為導向,政府調控為補充。這壹原則的基本內容是,在農業立法和農業行政活動中,要按照市場經濟本身的規律建立農業法律體系,授權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按照市場規律指導和管理農業和農村建設。這個原則就是農業法的方法原則或手段原則。5.科教興農的方針。科教興農,就是依靠科技,以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的思想和科教興國的方針為基礎,堅持教育為本,把農業科技和教育放在優先地位,增強國家的農業科技實力和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為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服務。因此,《農業法》第7條確立了通過科學和教育發展農業的政策。科教興農原則屬於農業法的手段原則或方法原則。發展和推廣農業科技,加強農業教育的根本目的,仍然是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服務。6.社會支持和參與原則是壹樣的。社會支持參與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在農業基礎地位薄弱、農村社會發展長期滯後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我國政府、社會、個人和國外的資源,支持和參與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建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第壹條為了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維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合法權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農業,是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行業,包括產前、產中、產後與其直接相關的服務。本法所稱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企業和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

  • 上一篇:年假是勞動法規定的嗎?
  • 下一篇:胚胎能成為遺產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