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進行保護。自1963以來,中國政府先後在秦嶺、岷山、大相嶺、小相嶺等六個山系建立了14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6000平方公裏,有效保護了大熊貓密集的地區和棲息地。
3.常年堅持巡邏檢查,救助患病和饑餓的大熊貓,制止和懲處危害大熊貓的犯罪行為。同時,治山治水,恢復植被,防治各種自然災害,減少人類活動對大熊貓野外生活的幹擾,為大熊貓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大熊貓的未來前景
從已經發現的化石來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大熊貓的發展經歷了初創期、成長期和高峰期,現在開始進入衰退期。
目前,人們對它以極其罕見的數量幸存下來的情況深感憂慮和擔憂,它未來的命運也將牽動億萬人的心弦。面對這壹嚴峻形勢,中國政府和人民,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科學組織和科學家,正積極從事大熊貓的保護和科學研究,探索科學有效的方法,開辟新局面,使大熊貓擺脫瀕危境地,永久繁衍,與人類共同生存。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熊貓保護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大熊貓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基本控制,部分保護區種群數量略有增加。大熊貓種群生態學研究結果表明,大熊貓種群繁殖率大於1,意味著種群將繼續緩慢發展。這壹研究成果激勵著科學家們做出更大的努力,從各個方面推動這壹良性過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工程的實施將對大熊貓野生種群的延續起到重要作用。異地大熊貓保護工程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進展,繁殖大熊貓的存活率明顯提高,從以前的平均存活率31.8%提高到1.998後的67.74%,證明現有人工飼養的大熊貓種群是可以維持和發展的。大熊貓保護工程的異地實施,也能有效促進人工飼養種群的增長。
總體來看,中國對大熊貓的就地和異地保護正在紮紮實實地向縱深推進。作為壹項保護大熊貓的系統工程,它正逐步形成其全面性、科學性和連續性。人們保護大熊貓和生態環境的意識也在不斷深化和普及。這些都在堅定我們保護大熊貓的信心和決心,推動保護大熊貓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