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消費者可以通過經營者的限價行為和價格手段確定是否存在價格欺詐。在同壹交易場所,同壹商品有兩種價格;使用欺詐性語言誘導消費者進行交易;銷售商品附加價格條件的行為屬於消費欺詐。消費者被騙時,可以委托律師處理。認定價格欺詐的條件包括經營者在購銷商品中的定價行為: (壹)商品的名稱、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明碼標價或者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內容與實際不符,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購買的;(二)對同壹商品或者服務,在同壹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價簽或者價目表,低價招徠顧客,高價結算;(三)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誘導他人與之交易;(四)標註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優惠價等價格沒有依據或者不可比的;(五)降價銷售的標明的打折商品或者服務的折扣幅度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六)銷售加工品時,不標明加工品和加工品的價格;(七)以價外贈送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明贈送商品的類別和數量,或者贈送商品為假冒偽劣商品的;(八)購銷商品和接受服務有價格條件時,未標明或者模糊標明附加條件的;(九)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當消費者知道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權,對經營者的違法行為進行反映和投訴;或者咨詢專業律師向法院投訴經營者價格欺詐。
法律依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經營者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規定,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