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稅種哪些稅目分為四類?1,流轉稅。包括四稅:(1)增值稅;(2)消費稅;(3)營業稅;(4)關稅。這些稅是根據納稅人在生產、流通或服務領域取得的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征收的。主要在生產、流通或服務行業發揮調節作用。有利於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2.所得稅。包括兩稅:(1)企業所得稅;(2)個人所得稅。這些稅是根據納稅人的利潤或凈收入征收的。主要對國民收入形成後的生產經營者利潤和個人純收入起調節作用。3.財產稅類別。包括五稅:(1)房產稅;(2)旅行稅;(3)車輛購置稅;(4)契稅;(5)耕地占用稅。這些稅是對納稅人擁有或使用的財產征收的。在調節收入差距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4.行為稅。包括五稅:(1)城市維護建設稅;(2)印花稅;(3)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緩);(4)屠宰稅(未征收);(5)宴席稅(未征收)這些稅是針對特定行為或特定目的征收的。5.資源稅類別。包括資源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分為四類:1。流轉稅。包括四稅:(1)增值稅;(2)消費稅;(3)營業稅;(4)關稅。第二,稅收的職能分為國稅和地稅。地方稅分為:資源稅、個人所得稅、個人意外收入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屠宰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等。稅收主要用於國防和軍隊建設、國家公務員工資發放、道路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研究、醫療防疫、文化教育、救災、環境保護等領域。稅收的職能和作用是稅收職能本質的具體體現。壹般來說,稅收具有以下重要的基本職能:組織財政稅收是政府憑借國家強制手段,參與社會分配,集中壹部分剩余產品(無論是貨幣形式還是實物形式)的壹種分配形式。組織國家財政收入是稅收最基本的職能。借助國家強制調整經濟政府參與社會分配,必然會改變社會群體及其成員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額,減少他們的可支配收入,但這種減少並不平等,這種得失會影響納稅人的經濟活動能力和行為,進而影響社會經濟結構。政府正是利用這種影響力有目的地引導社會經濟活動,從而合理調整社會經濟結構。在監督經濟國家征收和取得收入的過程中,必然要以日常深入細致的稅收管理為基礎,具體掌握稅源,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監督納稅人依法納稅,與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作鬥爭,從而監督社會經濟活動的方向,維護社會生活的秩序。
法律客觀性:
《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適用的稅率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