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主要措施
1.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防止經濟發展中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2.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的主體生產工程和汙染防治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目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達到95%以上。
3.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使環境管理沿著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發展。
4.改善環境管理機構。從中央到省、市、縣都建立了環境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依法行使環境管理權。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也建立了相應的環境管理機構,管理本行業、本企業的環境問題。
二、在環境和經濟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資金投入和稅收優惠政策。
1.企業將汙染防治所需資金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2、列入國家重點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項目,國家給予資金支持;市政府將城市維護費用用於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國家征收的排汙費用於汙染防治。
3.國家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和所得稅優惠:對以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為原料進行生產的,五年內減免所得稅;
投資方向稅收優惠:對汙水處理廠建設、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為零;
增值稅優惠:以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渣為原料生產的建材產品,以及從廢液、廢渣中提取的金銀,免征增值稅;
建築稅優惠:汙染源治理項目建設在申請優惠貸款的同時,可免征建築稅;
關稅優惠:對部分城鎮汙水、造紙廢水處理設備實行進口貨物暫定稅率,享受關稅優惠;
消費稅優惠:對符合低汙染排放限值標準的轎車、越野車和乘用車減征30%的消費稅;
農業特產稅優惠: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生產的農業特產稅收入,10年內免征農業特產稅。
三、實施環境技術政策旨在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汙染物排放。
1.工業企業在技術改造中采用先進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率。
2、按照環境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企業對浪費能源和資源、嚴重汙染環境的落後工藝和設備要限期淘汰。
3.企業在生產中應當采用無毒、無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
環保政策強調,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促進環保產業結構優化,提高環保產品科技含量;制定促進環保產業社會化、環保產業運營市場化、產品標準化等措施。在環境國際合作政策方面,中國壹貫高度重視環境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強調在搞好國內環境保護的同時,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環境事務;以新的夥伴關系促進區域和全球環境合作,以加快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進程;堅持環境國際合作應尊重國家主權,處理環境問題應兼顧各國的現實利益和世界的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