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八種不能減刑的罪行

八種不能減刑的罪行

限制減刑的罪名有八種,包括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犯罪。但對罪犯是否限制減刑,需要人民法院結合犯罪情節決定,並不是壹定要限制減刑。

犯罪的法律後果,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處罰。

犯罪是人類的壹種行為,但作為壹種犯罪,它明顯不同於人們的壹般行為。正是因為犯罪的這些特征,才使其區別於壹般的違法行為。

行為具有壹定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最基本的特征。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壹致的,所以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就是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

犯罪的本質是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損害社會主義社會。如果壹個行為不可能給社會帶來危害,法律就沒有必要把它規定為犯罪,也不會受到懲罰。壹個行為雖然具有壹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是情節明顯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行為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保護的利益造成實際或可能的損害。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屬性。沒有危害社會的行為,就不會有行為的社會危害。

社會危害性表現為行為與社會的聯系,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不同的條件下,社會對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國家制定壹些不同的行為準則,建立不同的秩序。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條件發生了變化,社會危害性也發生了變化。同樣的行為在這個時期允許做,符合社會發展,而在另壹個時期不允許做,對社會發展有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八條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執行期間,自覺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壹的,應當減刑:

(壹)阻止他人進行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舉報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重大技術創新;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抵禦自然災害或者消除重大事故中表現突出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後,實際刑期不得少於下列期限:

(壹)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為原判刑期的二分之壹以上;

(二)被判處無期徒刑的,不少於十三年;

(三)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依照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被人民法院限制執行的,在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執行期滿後不滿二十五年的。

  • 上一篇:什麽是文化經營許可證?
  • 下一篇:不會做雜誌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