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刑法中的法律解釋

刑法中的法律解釋

在刑法規範體系中,刑法司法解釋雖然不是具體的法源(法律表現形式),但其對刑事司法實踐的指導作用是巨大的。大量刑法司法解釋對於統壹法律適用標準,澄清刑事司法中的模糊認識,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是否會對刑事法治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對此,學界仍有諸多疑問:刑法司法解釋與刑法規範(即實在法規範)是什麽關系?刑法司法解釋權會不會超過刑法立法權?刑法司法解釋的範圍如何界定?等壹下。現行的刑法司法解釋制度是中國法治所認可的,它的存在確實符合中國當前的法律狀況。因此,當前刑法司法解釋的首要問題不是否定或重新配置司法解釋權,而是如何完善刑法司法解釋制度,貫穿法治原則。刑法司法解釋權屬於“兩高”,自6月19810日NPC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後即已確立,因此刑法司法解釋權的合憲性不存在問題。如何行使這壹權力,必須從法治的角度仔細審視。基於此,筆者認為刑法司法解釋在制定過程中應堅持以下四項原則:

壹.輔助原則

所謂從屬,是指刑法司法解釋的內容必須依附於具體的刑法條文,刑法司法解釋的制定只能基於現有的刑法規範。這也可以算是刑法司法解釋的壹個特色。刑法司法解釋的目的是明確刑法典本身的確切含義,是法律適用中的司法活動,因此不可能創造新的罪刑規範,否則就是越權解釋。因為刑法司法解釋與刑法規範之間存在著聯系,但不存在獨立性,刑法司法解釋的內容必須與具體的刑法條文建立依賴關系。

第二,謙虛原則

所謂謙抑性,是指制定刑法司法解釋的前提必須是當刑法的具體條文已經嚴重模糊,或者有必要制定刑法司法解釋以統壹法律尺度的時候。在制定刑法司法解釋的過程中,應當保持壹種謙虛的精神。壹方面,要求頒布機構應在自己的權限內解釋法律,而不是在法律本身之外制定新的規範。另壹方面,要求制定機關嚴格引入刑法司法解釋的程序,對刑事司法實踐中有爭議的、普遍適用的法律進行解釋。另壹方面,對於刑法基本理論和司法實踐已經認可的問題,或者根據現有理論有爭議但容易形成的問題,或者純粹屬於事實的問題,沒有必要制定單獨的司法解釋。比如“兩高”和“關於非戰時士兵逃離部隊能否定罪處罰問題的批復”的內容,就可以從刑法第四百三十五條的規定進行邏輯推導,因為該條第二款已經明確規定:“戰時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自然,該條第壹款應指非戰時情況。顯然,該答復只是在本質上重復了刑法的規定。

第三,明確性原則

所謂明確,是指刑法司法解釋在語義和邏輯上應當清晰,能夠準確無誤地表達被解釋對象的意思。刑法司法解釋的目的是闡明刑法條文所承載的刑法規範的確切含義;語義模糊、邏輯不清的內容明顯違背刑法司法解釋的宗旨。明確性作為刑法司法解釋原則的價值不言而喻;但如何實施確實不容易,主要涉及制定刑法司法解釋的技術問題。目前,對刑法司法解釋的批評也集中在壹些解釋內容表述的不嚴謹上。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為人不知道是不滿14周歲的幼女自願發生性行為是否構成強奸罪的批復後半部分,“行為人確實不知道對方是不滿14周歲的幼女,雙方自願發生性行為,未造成嚴重後果,情節明顯輕微的,不認為是犯罪”, 而且其表述容易產生歧義:如果造成嚴重後果,或者情節超過“明顯輕微”程度,能否適用刑法第壹款? 顯然不是,但這種說法很可能導致不必要的誤解。為保證刑法司法解釋的明確性,應盡力提高制定解釋的技術水平,同時盡可能在制定前開展廣泛的咨詢活動,集思廣益,避免可能出現的語義模糊等問題。

第四,客觀解釋原則

所謂客觀解釋原則,是指在制定刑法司法解釋時,應當以被解釋的刑法條文的客觀含義為準,即應當以現行刑法條文的客觀含義作為理解刑法的依據。與主觀解釋相比,客觀解釋與主觀解釋之爭由來已久,在不同國家的司法實踐中也處於領先地位。采用什麽樣的解釋理論,必須與我國的立法體制和立法現狀相協調,從國內立法的實際出發進行選擇是沒有說服力的。在我國,刑法立法過程中沒有全面的立法解釋(解釋草案的作用非常有限),立法意圖所依據的載體也不存在,所以堅持以追求立法意圖作為解釋依據的主觀解釋論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堅持客觀解釋原則,要求刑法司法解釋應以被解釋的刑法條文的壹般含義為基礎,而不是推斷立法者在立法時的主觀心態。

  • 上一篇:新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辭退員工的?
  • 下一篇:劉叫什麽名字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