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行為規範發展教育主題班會總結(選)

行為規範發展教育主題班會總結(選)

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於更好的發展。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以下是我整理的《行為準則養成教育(精選)》主題班會總結,僅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本文。

開展行為準則教育主題班會總結(壹)俗話說“不守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自有國規矩。”同樣,學校也有自己的規矩。如果學校沒有相應的治理規定,那就失去了壹把衡量我們大學生優劣的尺子。

在規範教育中,我學到了行為國家最好的教育。規範,給未來壹片天空。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壹:註重外表,自尊自愛。過了(冷風吹過)的癮後,給李清照鍍金的人比黃華還瘦,自覺少穿了幾件,揣著口袋走在校園大道上,凍得瑟瑟發抖,還時不時和身邊的同學談笑風生,寒氣煙消雲散,可是同學們,妳們真的不冷嗎?可能妳的耐寒能力真的很強,心裏多多少少有壹種冷的感覺。請給那些現在“瘦”的同學多穿點衣服!身體棒,學習全心全意,壹個堅強的人。自愛,愚見:憐惜保護自己,外表卻是走得直,坐得正。第二:誠實守信,禮貌待人。形象,但後來卻被臟話,不守信用給後悔了。看著夕陽下的草樹和洪鐘大道,他說,從前,壹個信守諾言、彬彬有禮的人。做人的原則,坦誠待人,才會有朋友找妳傾訴。

第三:孝敬父母。流浪,但父母永遠以我為榮。妳和父母吵架了,吵架了。說實話,壹如既往的愛,以後也不談報答。在這樣的時候,我只是希望每壹個同學都善待自己的父母,哪怕他說:天冷了,妳要多穿點衣服。什麽都行!真的!什麽都行!學校教育這麽久,妳要懂得尊重和孝敬父母,失敗了也要成人。

第四:好好學習。壹句話:為了未來,為了未來而努力!

我忘了我以為我們的學校是知識的花園,是純潔的聖地,但令我失望的是,它的純潔隱隱約約出現了壹個個小黑點,慢慢的,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這個世界讓我驚訝。我真的不明白妳們這些大學生為什麽遲到早退。妳為什麽經常缺課?為什麽抽煙打架?

在大學生的規範還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唯壹能做的就是時刻要求大學生的規範,時刻提醒我們大學生?有希望!

但是,不爭的事實是,沒有大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約束,學校就會變成魚龍混雜,亂七八糟。

學校壹直強調大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學習,有利於大學生自身素質、精神修養、綜合素質、良好的價值觀和“四有”公民的培養。其性質不言而喻。它像壹道明亮的光照亮了心靈;它像壹股清泉,滌蕩思緒;它像壹陣微風,吹走浮躁;它就像壹把打開秩序之門的鑰匙。

妳不需要按照代碼做所有的事情。比如說說壹口標準的普通話,或者在遞東西的時候站起來用雙手。學生學了很多年的“語言風格”,想改普通話不容易。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沒有規範,校園在哪裏?

從進入校園的那壹刻起,我就開始用大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處處要學會如何做壹個好學生,做壹個文明的學生。

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們在壹致的“規則”下成長,擁有更多獨立的權利,也會承擔更多的責任。

每次擡頭看到墻上貼的大學生行為規範都會有人問,我們都這麽大年紀了。況且我們是成年人,東西南北我們都懂。我們還需要學習這些復雜的規章制度嗎?答案是肯定的,這些規定壹定不能廢棄。

在大學裏,空間廣闊,生活獨立,學習自由,就像壹只出籠的小鳥,輕松快樂。漸漸的,我們變得懶惰浮躁,逃離了父母的“魔掌”,開始毫無節制的得意忘形,直到忘記了自己的模樣。

所以,逃學,抽煙,喝酒,打架,晚上不回家?產生了壹系列的不良現象,也養成了壹系列的壞習慣。原本是培養社會所需高級人才的基地的大學,變成了生產社會“危險品”的加工廠。他們從小學習知識,是為了將來服務社會,為社會做貢獻,卻成了危害社會的壞分子,汙染道德風氣的罪魁禍首。雖然我們是成年人,有能力照顧自己,但也應該有自主的能力。我們雖然脫離了家長的管理,卻無法擺脫學校的控制,甚至社會的約束。那些無視學校行為規範的同學,無疑是對自己的壹種傷害,對自己的壹種不負責任,最終會毀掉自己的整個青春和夢想。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將成為社會的接班人和生力軍。要努力約束自己,遵守校規,註意自己的言行,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時檢討自己。“我這樣做對嗎,好嗎,應該嗎?”

我們不應該抵觸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應該把它當成禁錮自己的枷鎖。相反,它是規範我們行為的“盒子”,是衡量我們道德品行和自身素質的標尺。我們要努力學習,做到校規校紀,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做“四有”“五愛”的好公民,做新壹代高素質文明的大學生!

行為規範發展主題班會總結(二)世界上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當然,這並不是否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但是,作為壹個教育工作者,給每壹個學生平等的受教育權,讓每壹個學生都有成長的機會,讓他們做得更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不僅是我們對這個社會的義務,也是每壹個教育工作者的壹種奉獻,壹種高尚的品德。

壹、做好雙差生行為規範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的成功應該是讓每壹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著眼於提高民族的整體素質,決不能急功近利。

所謂“雙差生”,就是壹般人眼中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其實兩者真的是相輔相成的,就是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必然學習成績上不去,學習成績差,失去自信,行為習慣更差,甚至危害他人和社會。

記得壹位教育家說過:“壹個人學習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應該清楚哪個輕,哪個重。”這啟發著每壹個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德育,要“為壹切成年人而奮鬥”。所以我認為,教育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他培養了多少頂尖人才,更取決於他是否真正發展了每壹個學生。

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更多遵紀守法的普通工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名成家!但在我們這個社會,能成名成家的畢竟是少數。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正視這個現實。這個社會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正是因為這些默默奉獻的普通人,承載著我們中國特色現代化的重擔。他們兢兢業業,忍辱負重,推動著中國的現代化。現代化事業畢竟是我國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要靠每個公民的共同努力。教育的成功應該是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放心,而不是把任何壹個受教育的人拒之門外,讓家長和社會擔心。

3.用教育者的愛和耐心,實現每壹個學生平等的受教育權。

當然,讓每壹個學生都成為成年人並不容易,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有愛心,有耐心,有信心和決心,有毅力。教師不僅是專業人員,還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從教近30年,上課的擔子壹直光榮地落在我身上。俗話說得好,得也有失。代課好的老師經常感嘆學生沒良心,不認識社會以外的老師,但我沒有這個擔心。因為我帶的學生都是名師不願意,我帶的好,他們都會感激涕零。甚至過了十幾年,他們見到我,總是壹路過來問問題,總是說“沒有妳,就沒有今天的我”,這讓我覺得很滿足。

二、如何規範雙差生的行為

如何改變雙差生?讓他們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不僅是壹門藝術,更是壹項偉大的事業。我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壹步壹步克服功利。

讓差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絕非壹日之功。高中貧困生不是壹般的窮。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很多壞習慣已經在他們身上根深蒂固。要改變他們,教育者需要巨大的愛心和耐心。在這種情況下,我做的第壹件事就是不放棄每壹個學生。我壹直在想,如果不是老師的無私奉獻,我這個普通的女人,只會在演奏壹曲鍋碗瓢盆的交響樂,哪裏能站在三尺講臺上當老師!

從每壹件小事做起。比如,我密切關註孩子的發型、衣著、舉止、談吐,以及紀律、學習習慣、飲食習慣(零食、吸煙、酗酒等)。)、作息習慣(遲到、早退、上網等。),衛生習慣,和工作習慣,詳細描述他們行為的每壹個細節,引導他們在每個時間段制定不同的目標和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深深明白自己也很偉大,可以做好這壹切。久而久之,壞習慣逐漸搬到這裏,好習慣逐漸形成,班風越來越好,班風促進學風。慢慢的,每個學生都有了新的提高,班級氛圍積極向上,學風自然加強,學生的學習成績也逐漸提高。

創造平等的環境,培養學生的愛心。

我不想非富即貴,所以對有錢人的孩子和有權人的孩子壹視同仁。我真心實意地愛他們,關心他們,嚴格要求他們,卻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與他們平等交談,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還是內心的隱秘世界,如果我需要幫助,我都會及時熱情地伸出雙手,盡我所能,用我的愛去培育孩子的愛,逐漸讓家庭環境好的孩子擺脫優越感,讓家庭環境差的孩子克服自卑,與其他同學平等相處。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又有利於營造互助互愛、平等競爭的氛圍,激發每個學生的上進心。

3.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

在班級管理上,每周及時召開班會,評選出進步明顯的學生、行為習慣最好的學生、優秀班幹部,列入黑板報榮譽榜。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光榮榜,從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他們學習有目標,追趕有方向,每個學生的上進心不斷被喚醒,從而促進行為習慣的根本改善。

4.成立強有力的班委,全力配合班主任的教育。

優秀的幹部隊伍對班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每周召開壹次委員會,讓班幹部互相學習,充分交流工作經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增強和提高管理能力;及時匯報班裏的各種情況,制定對策,因人因事對癥下藥,增強班級管理的效果;班幹部努力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又不失相互配合,用班幹部良好的模範行為帶動全班,先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對全班習慣和行為的改善起到監督和引導的作用。

5.引導特長生規範行為。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窮人階層文化課差,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差,愛張揚個性,誇大自由,但窮人階層也是壹個潛龍臥虎的團隊。差班的學生往往動手能力很強,在文學、美術、體育、寫作等方面獨樹壹幟。和那些文化課成績優秀的同學相比,他們有很大的優勢。所以,在抓習慣培養教育的同時,非常註重培養學生的個人愛好,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發揮學生的能力,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又能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也能成為成年人。

6.多管齊下,形成合力,也是改變差生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

人們常說“5+2=0”,意思是學校的五天教育完全抵消了放回家庭社會的兩天。鑒於這種情況,要鞏固教育成果,就必須形成家庭、社會和學校的立體教育空間。

學校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通過電話、面對面、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及時溝通,及時掌握學生思想行為動態。學校也應該與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緊密合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圍空間。學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國外寄宿學生進行調查,及時與房主溝通,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總之,改造學生的思想,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壹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具有廣泛的愛心、極大的耐心和無私奉獻的責任感,加上工作中的理解和靈性以及社會和家庭的廣泛支持。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不斷開導學生的情商和智商,讓他們的大腦得到充分的發展,讓每個人都能成長。

行為規範養成教育主題班會總結(三)開學第壹周周壹班會後,老班帶領全班同學重新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我深有體會。作為壹名中學生,我應該時刻用規範約束自己。按時到校不遲到,準備好上課鈴響快速進入教室,準備好課本和學習用品。

如果妳因為某種原因遲到了,妳應該向老師報告,得到允許後才能進教室。上課時集中思想,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不要胡說八道,不要做與這節課無關的事情。回答問題時,要站直站直,用普通話大聲回答。下課鈴響後,妳要整理好書本和學習用品,在老師宣布下課後離開座位。我們應該在課間休息,不要追逐打鬧。禁止在教室和走廊踢足球。自習課好好學習。

每周壹升旗儀式該站的時候,脫帽立正;做操要求快速、安靜、整潔、精神飽滿、動作正確有力。吃飯時觀察用餐制度,排隊買菜。註意衛生,文明用餐。中午在自己的教室休息或者做作業,不要什麽都沒有就進入其他教室,不要聚眾在樓道裏玩耍。

平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黑板上畫畫,不扔粉筆頭。認真做眼保健操。愛護校舍和公共財產。不要在桌子和凳子上亂塗亂畫。輕輕開關門窗。愛護螺栓、把手、扶手等設施。節約水電是每個人的責任。隨手關水龍頭,不要開“長明燈”、“無人燈”、“太陽燈”,不要隨便碰電源線。

牢記放學後騎自行車的安全。不要在學校騎自行車,自行車要停放整齊,鎖在指定的地方。尊重老師和員工。看到老師就主動打招呼,隨意進出辦公室。同學之間團結互助,真誠相待,不要起侮辱性的外號,不要欺負同學。自覺參加團隊活動和各種興趣小組活動,以及學校或專業部門組織的競賽、評比活動。遵守時間表。放學當值日生,要認真值日,按時放學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及時做作業。

所以在學習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之後,我覺得只有按照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來要求自己,才能成為壹名合格的中學生。

行為準則養成教育主題班會紀要(四)“養成教育”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教育的全部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他說:“什麽是教育?簡單來說,就壹句話,就是養成好習慣。”可見,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行為習慣是壹個人內在素質,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的外在表現。是經過反復練習、反復強化、長期積累而養成的刻板行為,是壹種心理需要。習慣是相對穩定和自發的,時間越長,越難改變。因此,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是教會學生做人的核心和基礎,也是中學德育的重要任務。

那麽,我們應該養成哪些好習慣呢?簡單來說就是培養學生“做人、做事、學習”的良好習慣。“做人”要真誠,誠實守信,認真負責,自信自強;“做事”要遵守規則,講究效率,友好合作,合理消費;“學”要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用結合,總結反思。

壹個人的學生時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陣地。那麽,如何做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呢?結合當前教育實際,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應該在養成教育中培養個性。

只有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親其師,信其道”,做好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關鍵在於教師的人格修養,在學生成長中起著引領和示範作用。教師壹定要註重自身修養。如果壹個學校的所有教師都能成為楷模,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那麽就會影響和帶動學生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校風,有利於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對他們的成長大有裨益。如果教師自身不完善,不和諧,就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

試想,如果教師的思想和心理都不陽光,習慣了用冷眼看社會,學生怎麽會珍惜和熱愛生命?老師自己都自私,學生怎麽可能無私負責?老師上班偷懶,學生如何努力學習,集中註意力?老師不端莊,穿著不得體,學生如何端莊,樸素,大方?老師備課不認真,教學不精彩。怎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並勤奮學習?在老師上課混亂、潦草甚至有錯別字的情況下,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整潔規範?

老師的知識經驗簡單,舉止粗俗。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老師沒有計劃性,不守規矩,拖拖拉拉。學生如何做到知行合壹,嚴於律己,精益求精?教師在校園隨意吸煙,學生如何拒絕煙草的危害,從我做起?“有利己心就要求有利己心,沒有利己心就不是利己心。”說明只有自己做了,才能要求別人做;如果妳沒有這樣的缺點,妳就有資格批評別人的缺點。教師只有在道德上誠實守信,善於思考,習慣上勤儉節約,樂於學習,遵紀守法,才能成為壹個人格高尚的人,為各地學院派學生樹立榜樣。在養成教育中,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而不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就是樹立榜樣。老師要以身作則,讓學生自動效仿。效果比光說要真實的多。所以,老師要時刻審視自己,處處為學生樹立榜樣。處處認真貫徹“愛、真、嚴、勤、細”的作風。俗話說“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樣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不斷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重塑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二,形成性教育要在教學活動中引導滲透。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特別是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場所。學習需要努力。只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習。名師的成功不在於如何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在於如何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是無止境的,不管妳是誰,都要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我們教師要“授人以魚”,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愛讀書、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讓學生自學成才,終身受益。比如培養學生按計劃學習的習慣,可以采用從2000年開始細化到月、周、日的方法。

年度計劃可以總結,月度、周、日計劃要細化。每日計劃和每日執行是關鍵。當天最重要的學習內容應該在前壹天計劃好,並根據內容的優先級排序。培養學生規律的學習習慣,可以從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記筆記、如何復習、如何練習、如何反思來指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提出問題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多問自己“為什麽”。老師不妨每天問學生壹兩個“為什麽”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養成經常查閱參考書和資料、善於咨詢的習慣,特別要註意引導他們求變、求變、善變、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爭創壹流。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各門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真誠地、心甘情願地求真、崇善、愛美。因為“壹個壹生堅持自學的人,是壹生自強不息的人。”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為學生樹立榜樣,找到差距,取得進步,讓學生逐漸養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養成教育的訓練要有針對性。

結合中學生實際,培養學生自主訓練能力,要註意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檢查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紀律約束與自我要求相結合,積極引導與反復強化相結合。培訓內容的制定要“小、密、實、細”,不能“大而模糊”。“細節決定成敗”。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註重細節。因為壹個人要成就壹件大事,不是由大到小,由遠到近,而是相反,由小到大,由近到遠,每壹件大事都是由許多小事業組成的,那些做不好小事的人也做不了大事。

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克服好高騖遠、好高騖遠的錯誤思想,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從“做好每壹節課、做好每壹項作業、學好每壹項技能、完成每壹項勞動任務、遵守學校的每壹項規定、禮貌誠信、舉止文明”的細節做起,養成做好每壹件小事的習慣。而且要持之以恒,不搞突擊,讓學生逐漸形成不按照“做人、做事、學習”這個好習慣的要求去做就會難受的習慣。這樣習慣成自然,養成教育就會收到實際的教育效果。

第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養成教育要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學校無小事,處處育人。嚴肅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當然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有重要作用,但畢竟學生在課外花了很多時間。為了使中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我們應該使學校發揮育人的作用,使學生始終處於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交往習慣的氛圍中。

學校要努力營造育人環境,把育人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例如,學校教職員工應是形成性教育的指導者、監督者和參與者,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和課堂教學實踐,註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工作和生活中,妳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學校要註重營造自主管理的氛圍和空間,將養成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圖文之中,營造濃厚的養成教育氛圍。

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關鍵,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是形成學生健康人格的基礎。家庭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孝心、愛心和責任感,養成勤儉節約、講究衛生等良好習慣。日本教育家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可見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是多麽重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學歷或社會地位,而是靠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教育品質。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只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能學好。父母做什麽比他們說什麽更重要,因為孩子是看著父母長大的,而不是觀察學習。孩子是在模仿和觀察中成長的,所以家長要用自己的好習慣去影響孩子,用自己的健康人格去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這壹點,那麽類似“我爸是李剛”的事件就可以避免了。

做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往往不是壹蹴而就的。最大的困難在於學生的家長,甚至爺爺奶奶,包括老師,因為他們自己也有不良習慣。所以學校要開家長會,請專家講課,宣傳(老師、學生、家長* * *),糾正老師和家長的不良習慣,提高教育質量。

此外,全社會所有機構、學校、家庭和社會組織都應開展文明教育,形成處處講文明的社會環境。中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應由全社會共同管理,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證和鞏固。

習慣決定命運!好習慣讓學生終身受益,助其成功;壞習慣導致他們失敗。所以,每壹個老師都要註重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成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質建設人才,盡自己的壹切努力!

  • 上一篇:張俊波,現任新沂市副市長
  • 下一篇:徐州市司法局內設機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