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19行政思想結束前

19行政思想結束前

簡介: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臘最博學的思想家,西方理論史上的重要人物,西方政治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他出生在希臘北部城市斯塔吉拉。他的祖先是醫生,父親是馬其頓國王的禦醫,與王室關系密切。亞裏士多德在雅典的Academie學院學習,跟隨柏拉圖20年,直到他去世。基於“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信念,亞裏士多德基本擺脫了柏拉圖的影響,創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公元前342年,他被聘為馬其頓國王之子亞歷山大的家庭教師。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即位後,亞裏士多德在雅典郊區設立呂克昂學園,講學著書。主要反映其行政思想的著作有《政治學》和《雅典政治制度》。

對西方政治學的貢獻:(1)開創了西方古典政治學體系,使政治學成為壹門獨立的科學。區分倫理和政治。(2)提供了研究政治學的基本方法——歸納法,即從實際出發,在收集和研究大量實踐材料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各種政治制度的優劣,從而總結政治理論,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3)現代西方政治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得以確立。

行政思想:(1)亞裏士多德從古希臘城邦的政治實踐中發現,城邦的政治運行分為三個部分,即議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審判部分,從而在人類歷史上第壹次將行政管理問題從理論層面分離出來。這壹開創性的研究不僅成為後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分權理論的起點和歷史淵源,也為後來的西方學者研究國家行政管理問題提供了依據和借鑒。(2)初步研究了國家政治制度對國家行政制度的影響。亞裏士多德充分關註了城邦政府的問題,對不同政治制度下行政組織的不同設置、行政職能的差異、同壹行政機構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以及行政人員的不同選拔方式進行了比較研究。(3)對國家起源和宗旨的探討,對行政機構設置的研究,對行政人員的選拔和監督,對行政人員任期及其基本要求的研究,事實上構成了現代行政學研究的基本內容。(4)亞裏士多德行政思想的精髓在於法治和依法行政的命題。簡介:馬基雅維利(1469-1527)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人文主義政治思想家,近代資產階級政治思想的奠基人之壹。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壹個貧窮的貴族家庭,父親是壹名擁有博士學位的貧窮律師,但他接受了良好的人文教育和訓練。此時歐洲大陸統壹的民族國家崛起,資本主義遊樂大發展。由於新航路的開辟,地中海沿岸開始衰落,意大利落後分崩離析,內憂外患嚴重。1494-1498馬基雅維利參加佛羅倫薩人民起義,主管外交和軍事工作14年,積累了豐富的政治和外交經驗。隨後,民國政府和原來的貴族政權幾經更叠,馬基雅維利被排擠出政治領域,抑郁而死。他的主要思想集中在《王子》和《羅馬歷史》中。

馬基雅維利被後人稱為現代西方政治的奠基人,為西方政治從古代向現代的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1)使政治從神權政治中獨立出來,演變為世俗政治。(2)豐富和發展了政治學的研究方法,突破了宗教神學、經院哲學和倫理學的束縛,開創了從理性和現實中獨立研究政治問題的新趨勢。(3)豐富和發展了以權力、國家和政治制度為主體的政治學理論。

行政思想:馬基雅維利沒有研究過國家行政,但他的基本政治理論在國家行政中被廣泛運用:(1)國家理論。他將基督教神學所提倡的“上帝造國論”轉化為“人造國論”。他強調國家利益至上的功利主義國家觀是現代國家理論的精神來源。他把國家的職能概括為三個方面:政治利益、國家安全和社會福利。(2)權力理論和政體思想的核心是權力是所有組織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國家的管理既要通過科學的制度安排使權力得到合理配置,又要善於在實際管理中運用權力,從而治理好國家。(3)領導者理論提出領導者要把國家利益放在第壹位,提出了領導者素質的基本要求和領導者權威的樹立。(4)他的反腐敗思想是人類歷史上第壹次對腐敗的起源、巨大危害、具體表現和反對措施進行系統的理論總結。簡介:約翰·洛克(1632-1704),17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政治思想家,是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的鼻祖。出生於清教徒家庭,壹生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封建王朝復辟的風暴,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652年進入牛津大學,1655-1665年在牛津大學任教,1667年因與當時最著名的政治活動家關系特殊而涉足政壇。他曾住在法國,後被流放到荷蘭。光榮革命後,他擔任上訴法院法官和貿易與殖民事務部長。主要理論集中在《論宗教寬容》、《論政府》和《論人類理性》。他總結和運用了文藝復興以來,特別是英國革命時期資產階級政治思想的理論和原則,並根據革命時期資產階級的需要作了明確而系統的闡述和展示。

洛克對自由主義的最大貢獻在於,他的理論奠定了自由主義理論的兩大基石:個人自然權利理論和政府必須建立在被統治者同意的基礎上的理論。

政治學貢獻:

(1)第壹次從理論上論證了資產階級“天賦人權”的基本原理。

(2)系統地提出分權理論,為三權分立奠定了基礎。

(3)首次提出了系統的自由理論,指出了自由的相對性。

(4)提出政教分離和宗教寬容的思想。

管理思想:

(1)論政府權力的來源、性質和目的。洛克認為君主神權論是荒謬的,父權制論是沒有根據的。政府權力“來源於契約和協議以及構成社會的人們的相互同意”。洛克指出:政府接受的權力是有限的;政府權力應該受到契約內容的限制;政府權力對人民同意的限制。他主張的政府是有限政府。

(2)分權理論。洛克認為國家有三種權力:立法權、行政權和對外權。他強調立法權高於行政權和對外權,立法權不需要經常存在。立法權和行政權必須分開。洛克認為,雖然行政權從屬於立法權,但行政權應該擁有壹些特權和自由裁量權,而且這種自由裁量權也應該受到限制。

(3)洛克強調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其基本主張是:政府必須以官方公布的、長期有效的法律進行治理;制定的法律應該執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關於政府的解體。洛克認為,政府不是永遠誕生的,它可能會解體。瓦解的方式有兩種:壹種是社會瓦解導致政府瓦解,壹種是政府內部瓦解導致政府瓦解。簡介:盧梭(1712 ~ 1778)是8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曾祖父原是法國新教徒,於16世紀中葉為逃避宗教迫害來到瑞士。盧梭出生在日內瓦的壹個鐘表匠家庭。他生來沒有母親,但在父親的鼓勵下,讀了很多古希臘羅馬文學中的名人傳記。10歲時,他被送到Langmoxier牧師那裏,兩年內學會了拉丁語。從13到15,他在壹個暴虐的雕刻師的店裏當學徒,吃了很多苦。兩年後,他終於離職來到法國,開始了長期的流浪生活。在德國?在那裏,盧梭過了近10年浪漫而穩定的生活。

1749盧梭的散文《論科學與藝術》獲獎。這雖然讓他壹舉成名,但也逐漸顯示出他與其他啟蒙者在思想立場上的差異和不同。後來,他逐漸與百科決裂。在蒙莫朗西的法國森林附近度過的幾年是他文學藝術創作生涯中壹個碩果累累的階段,他的四部代表作中的三部,《新艾羅絲》、《社會契約論》、《愛彌兒》和《懺悔錄》就是在這個時候問世的。因為愛彌兒同時激怒了當局和百科全書,盧梭無法逃到瑞士等地,最後回到了法國。晚年他壹個人住在巴黎,《懺悔錄》這本書就是在這個時候完成的。1778年,盧梭死在壹個侯爵的莊園裏。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他的遺體被移至巴黎先賢祠,並於1794年舉行隆重儀式安葬。

管理思想:

(1)民族理論。其核心是權力的合法性來源於人民,政府不再是壹個人或壹部分人的專制統治,而是自我管理的政府。國家的最高權力即國家主權屬於全體人民,主權是不可轉讓、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主權是絕對的、至高無上的。

(2)關於政府的概念,盧梭認為主權是壹種精神力量,而政府是壹種行動力量。政府的權力來源於君主,是君主為了人民的利益而設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機構。盧梭把政府分為民主、貴族和君主制。他認為民主適用於小國,貴族適用於中等國家,君主制適用於大國。同時,盧梭也意識到實現民主條件的困難。

(3)關於法與政。在他看來,法律是政治體的唯壹驅動力,政治體只是因為法律而行動。政府是人民以法律的形式建立起來的行政組織。人民通過法律創造政府,同時,他們可以用法律來限制、改革或取消不適當的政府形式。

(4)關於人民與政府。既然國家主權屬於全體人民,政府只是人民的雇員,政府官員就應該服從人民的利益,為人民謀福利,而不是相反。盧梭提出了人民監督政府的問題。約翰?約翰·斯圖亞特·穆勒(1806-1873),出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著名自由主義法學家。他從小在父親的嚴格管教下在英國和法國接受教育。穆勒的主要著作有《邏輯方法》(1843)、《政治經濟學原理》(1848)、《婦女的屈服》(1869)、《論自由》(1859)等。其中,《代議制政府》是西方第壹部關於代議制的專著,是穆勒政治思想尤其是國家理論的重要著作。

約翰·穆勒的代議制理論主要包括代議制政府的形式、職能、民主、投票權、議會、地方代議制機關和民族。

穆勒區分上下級政府的標準是是否有利於“進步”。最有利於進步的政府形式是:“主權或最高統治權作為最後手段屬於整個集體的那種政府;每個公民不僅在行使這壹最高主權方面有發言權,而且至少有時被要求實際參與政府並親自擔任地方或壹般公職。“顯然,這是代議制政府。在這種理想的代議制政府下,“所有人民共同享有自由”,“被統治者的福利是政府的唯壹目的”,人民在道德和智力上是進步的,擁有最好的法律、最純潔和最有效率的司法、最開明的行政和最公平和負擔最小的財政制度。

實行這樣的代議制有三個條件:人民必須願意接受;他們必須願意並有能力做必要的事情來保護它;他們必須願意並能夠履行安理會賦予他們的職責和職能。同時,密爾的代表制是分散的。議會的職能是監督和控制政府;政府掌握著行政權;議會掌握立法權,在立法中代表意誌因素,決定立法委員會成員,起草法案,在立法中代表智慧因素。

行政思想:穆勒根據自己的理論標準,認為英國雖然采用代議制政府的形式,但卻有諸多弊端,即議會中普遍的無能和無知,有收到不同於社會普遍福利的利益的危險。因此,密爾提出按照他的標準改革英國議會。他的改革計劃的主要內容是:

首先,國會應該采取單壹制,不應該有兩院。成員應在沒有任命的情況下選舉產生。

第二,國會只行使立法權,行政權應由政府行使;

第三,擴大選舉範圍,所有公民都應該有選舉權,不分性別;

第四,實行多票制,壹個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可以有兩票投票權;

第五,實行少數代表制,按照法定的“商”按比例代表全國的人口數;

第六,實行直選制度;

第七,成員任期要短;

第八,議員應該代表全體人民的利益,盡自己的職責。

第九,女性不僅要有選舉權,還要參與政治權力,這對女性自身和社會都是有利的。密爾的代議制民主思想對19世紀下半葉乃至20世紀的英國和世界立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至今仍被西方學者公認為議會民主的權威,其許多內容已被許多國家的立法所吸收。

  • 上一篇:新聞通訊如何寫範文?
  • 下一篇:2023年學校防疫年度工作計劃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