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學了國際金融之後有什麽體驗?

學了國際金融之後有什麽體驗?

中國經濟可能在明年年中遇到最大的困難。

金融海嘯登陸全球多個國家,面對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全球都在采取措施救市。在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只有9%的情況下,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如何?我想發表壹些意見。

經濟下滑難以逆轉。

國家統計局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9%,比去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以此計算,第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所以很多人都在擔心第四季度和2009年中國經濟的走勢。

其實經濟下滑已經相當嚴重了。根據早前的公告,9月份用電量增速已降至3%,6-9月份用電量增速降至9.9%。按照經驗值,這個用電量水平對應的經濟增長率至少應該在9%以下。主要問題在於出口和投資貢獻下降,其中出口貢獻下降0.9個點。現在看來,經濟下滑加劇,很難判斷何時見底,因為未來中國經濟存在硬著陸的風險。壹旦發生,可能會很久。從金融風暴到全球總需求大幅下降會有壹個滯後期,所以明年年中將是壹個非常困難的時期。

四個因素影響通脹壓力。

9月份國內CPI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PPI上漲9.1%,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在PPI和CPI下降後,第四季度和2009年

通貨膨脹情況如何?

事實上,CPI的下降主要是因為翹尾因素的大幅消失,PPI的下降主要是因為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大幅下跌。目前國內通脹壓力有所緩解,四季度通脹有望繼續回落,但2009年通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本答案版權歸◇ч◇◇◇◇◇◇◇◇◇◇◇◇◇◇◇◇◇◇◇◇◇◇◇◇◇◇所有

西方國家史無前例的救市計劃,永遠是中長期通脹的潛在源頭。在國內,有幾個因素值得註意:

1.震蕩過後,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的價格會上漲嗎?因為市場流動性放緩後,資金要尋找出路。如果美國經濟沒有新的產業亮點,可能只有消費信貸、新興市場、能源資源市場三個歸宿。由此,大宗商品市場反彈,給了PPI新的動力。2.財政能力的減弱將迫使政府放松價格管制,從而釋放長期存在的通脹壓力。3.大量制造業企業倒閉後,制成品的供給水平會產生新的通脹壓力。4.不得不采取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會從貨幣供給層面推高物價。

企業最大的壓力是外需銳減。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比去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增長11.4%。這壹數據反映了企業經營狀況的惡化,增速回到個位數是大概率事件。企業面臨四大壓力:匯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需驟降。如果歐美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對於壹個出口已經占到GDP 40%的國家來說,將是致命的。

現在看來,三季度出口保持穩定,主要是上半年訂單延續。但美國金融危機從6月5438到9月並沒有從市場蔓延到實體經濟,美國經濟壹直保持2%的增速。然而,在雷曼事件後的9月下旬,這種感覺明顯不同了。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防火墻被摧毀了。未來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將進入顯著衰退,溢出效應將波及全球,中國出口非常不樂觀。明年上半年很可能回落到個位數增長。

明年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加大

截至2008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65438美元+0.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92%。9月外匯儲備增加214億美元,遠低於當月29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整體來看,7、8、9月資金流入大幅下降。金融海嘯之後,國際資本撤離新興市場應該是壹個趨勢,而且正在發生。當美國經濟在去杠桿化的時候,消費信貸會大幅收縮,相應的新興市場出口模式的經濟前景是悲觀的。同時,出售資產,抽回大量資本,以彌補母國金融機構的損失,滿足去杠桿化金融調整的要求,也是壹個重要因素。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不排除2009年年中以後中國外匯儲備下降的月份。事實上,在2007年,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壹種現有經濟模式的盡頭,勞動生產率的進步出現了明顯的轉折。在中國新模式出現之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升值空間已經耗盡。這壹點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無本金交割人民幣匯率已經出現明顯貼水。2009年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可能性在增加

中國的制造業非常脆弱。本回答版權歸易易所有)

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會有多大?在我看來,這是災難性的。因為中國制造業是大進大出的結構,資源和市場都在美歐手裏。壹方面,中國制造業要承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另壹方面,中國制造業無法將成本壓力向外轉移,因為全球制成品的定價權不在中國,即使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或“世界工廠”。然而,現代制造業價值鏈的兩端都不受中國控制,R&D、原材料采購、品牌設計、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零售壟斷等高附加值領域都掌握在美國和歐洲手中。中國制造業只做訂單,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這樣的結構非常脆弱,資源和市場雙向擠壓,必然會有大量企業倒閉。

成為產業價值鏈的延伸

中國有沒有新的增長點支撐經濟?對於這個問題,只能通過傷筋動骨的改革來看,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宏觀上,主要是調整投資和消費結構。通過加快改革資源性產品和要素的價格形成機制,通過加快調整居民、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的財富分配,我們將堅定地轉向內需和消費主導的經濟。在微觀層面,所謂的企業轉型或升級並不準確,並不是要把我們從勞動密集型趕走,搬進去,這解決不了問題。中國制造業的問題在於處於價值分配鏈的低端,在國際分工中受制於人。因此,關鍵問題是延長產業價值鏈。只有向兩端延伸,比如原材料采購、R&D、物流、倉儲、銷售網絡、品牌等。,能否創造出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從而達到與宏觀目標的壹致性。(建議不要復制,復制器會舉報的。本回答版權歸易易所有)

  • 上一篇:小學生安全教育海報——如何繪制安全教育日手抄報
  • 下一篇:北京市動物防疫條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