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幫幫我!誠實守信的故事,中外皆有!

幫幫我!誠實守信的故事,中外皆有!

商鞅表明了立場,贏得了信任。

商鞅成為秦孝公的宰相後,他想建立壹個新的政治改革。為了取信於民,商鞅在都城南門立了“三尺木”,宣布如果有人把木頭搬到北門,就獎勵他10黃金。人們感到驚訝的是沒有人敢動這塊木頭。後來商鞅宣布,能動的就給50金。最後,壹個膽大的人把那塊木頭搬走了,商鞅立刻給了他50金,以示誠意。這壹取信於民的事實,最終讓民眾相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新法得以實施。

富蘭克林是壹個正直的人,從不把錯誤的技能傳授給他的學徒。

富蘭克林是18世紀的美國人,著名的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曾參與起草美國獨立宣言,為美國的獨立自由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出身於壹個世代打鐵的工匠家庭。因為家裏孩子多,他的父母很難靠打鐵打工維持生計。十二歲的富蘭克林看到父母整天為生計擔憂,就想為家人做點什麽。這時候父親除了打鐵還做蠟燭。

後來,他哥哥在城裏辦了壹份報紙。富蘭克林去他哥哥那裏當學徒,在印刷廠學習排版。他的哥哥對他很刻薄,經常因為壹點小事就罵他,有時還會痛打他壹頓,這讓富蘭克林忍無可忍,很快就離開了那裏,去另壹家印刷廠找工作。但是他的哥哥非常壞,他告訴城裏所有印刷廠的老板不要雇用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不得不在其他城市找工作。他住在費城,壹個叫克某的人請富蘭克林幫他管理他的印刷廠,答應給他高薪。富蘭克林暫時找不到別的工作,所以他同意了。當時富蘭克林已經是壹名技術工人,而凱某雇傭的其他工人都是對印刷、排版、裝訂不太了解的人。凱某付給這些人的工資很低。聰明的富蘭克林看到這種情況,猜到凱某是想讓他把這些廉價雇傭的工人變成技術工人,然後把自己趕走。凱某在當地名聲不好,大家都知道他是個狡猾的家夥。

雖然富蘭克林已經猜到了凱某的心思,但他認為既然答應接受這份工作,就應該盡力做好,對工作認真負責,不能因為老板不好而影響自己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於是,他每天教這些工人壹些技能,甚至教他們他發明的制作字體的方法。

柯某壹開始對富蘭克林還是很客氣的。幾個月後,他發現自己廉價雇傭的工人已經基本掌握了排版印刷技術,於是開始無緣無故找富蘭克林的麻煩,無緣無故扣他的工資。有壹次,柯某指著富蘭克林的鼻子罵他是蠢豬。富蘭克林很生氣,說:“只有像笨豬壹樣的老板,沒有像笨豬壹樣的工人。妳這種人根本不配當老板。”

克某是想把富蘭克林趕走,於是諷刺道:“上帝沒有把妳這個天才留在這裏工作。妳可以像烏賊壹樣溜走。”

富蘭克林早就不想幹了,就當著工人的面說:“凱謀,別拐彎抹角了。妳邀請我來這裏為妳培訓工人。”現在都是技術工人了,妳可以把我踢出去了。我已經猜到妳的心思了。不過,妳放心,我富蘭克林壹直都很誠實,不會因為妳的卑鄙把錯誤的技術傳播給他們。以後妳炒了他們,他們憑自己的本事很容易找到工作。"

說完,富蘭克林收拾好行李,離開了商店。

林肯的誠實故事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壹個農民家庭。他小時候家裏很窮,所以沒有機會上學。他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地耕種勞作。他自己說:“我這輩子入學的時候,還不到壹年。”但是林肯勤奮好學,壹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和筆。他放牛、劈柴、挖地的時候,懷裏總是抱著壹本書。休息時,他吃著又硬又冷的面包,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經常在小油鍋下看書到深夜。

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獨自外出謀生。他什麽都幹過,幹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也幹過伐木劈柴的重活。無論做什麽事,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守信。

十幾歲時,他在村裏的雜貨店當店員。有壹次,壹個客戶多付了幾毛錢,他跑了十幾裏路才把這幾毛錢還回來。還有壹次,他發現少給了客戶兩兩茶葉,就跑了好幾裏路把茶葉送到那戶人家。他誠實、勤奮、謙虛,所到之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通過考試成為律師。

當了律師後,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名氣。很多人來找他幫忙打官司。但他為當事人辯護有壹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公正的壹方。許多窮人沒有錢支付他的勞動,但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幫我伸張正義。”林肯將免費為他辯護。壹次,壹個富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當事人的陳述,發現這個人在誣陷壹個好人,於是他說:“對不起,我不能為妳辯護,因為妳的行為是不公正的。”那人說:“林肯先生,我只是想讓妳幫我打這場不公正的官司。只要我勝訴,妳可以要求任何報酬。”林肯嚴肅地說:“只要在法庭辯護中運用壹點技巧,妳的案子很容易打贏,但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如果我接妳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說話時,我會對自己說,‘林肯,妳在撒謊。’謊言只有在失去良知的時候才能大聲說出來。我不能喪失良知,也不能說謊。所以,請問別人。我不能幫助妳。"

那人聽了,壹言不發,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 上一篇:行政處罰送達模式
  • 下一篇:壹分鐘掌握無形資產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