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醫學檢驗是運用現代物理化學方法和手段進行醫學診斷的學科。主要研究如何通過實驗室技術和醫療儀器設備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下面我分享壹下我關於醫學檢驗的畢業論文,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認識和要求越來越高,法律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因此,醫療糾紛時有發生。就檢驗科工作性質而言,是壹個容易引發醫療糾紛的科室。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章第十條:患者有權復印或者復制其住院病歷、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等。因此,檢驗報告的質量是實驗室的生命。檢驗人員對患者標本的各項進行分析和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直接影響臨床醫生對患者的診斷和治療。
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和舉證責任倒置的引入,臨床醫生和患者對檢驗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實驗室如何預防和處理醫療糾紛總結如下:
1.優質服務和“重點”預防。
《醫院文明用語規範》是加強醫務人員語言修養,使用文明用語,態度和藹,消除影響醫患關系的服務禁忌,做到“三好”,即職業素質、職業道德和良好服務態度的手冊。重點防範以下有糾紛傾向的患者,包括技術要求高、心理特殊、檢查費用高的患者。
有糾紛傾向的醫務人員包括綜合素質差、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差的醫務人員。有爭議傾向的時間段包括人員少、問題獨立處理的時間段,如換班、值班時間、節假日時間等。有爭議傾向的常見檢驗項目等。臨床實驗室的重點是檢驗質量問題,如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及時性,項目費用的合理性等。,檢驗科必須有證據證明所有操作規範,結果報告及時,收費合理。
2.宣傳教育優先,提高檢查人員的法律意識,落實相關法律規範。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醫療事故的定義,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規範從事醫療活動,即使人身損害不可避免,也不構成醫療事故。因此,檢查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
比如《執業醫師法》、《藥品管理法》、《母嬰保健法》、《獻血法》、《傳染病防治法》、《職業病防治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血液制品管理條例》、《國家臨床實驗室操作規程》以及壹些部門和地方規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既是對醫院檢驗科工作的壓力,也是推進標準化建設的機遇和動力。
如何提高檢驗質量,保持與臨床的密切關系,預防醫療事故的發生,加強檢驗科的自我完善、自律和自我保護意識,是檢驗科今後工作的重要內容,檢驗科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和熟悉包括《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
3.建立完整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範。
實驗室管理人員要根據實驗室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循。同時,根據實驗室開展的各類實驗項目,結合最新版本的《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和最新的檢驗技術,制定適合本實驗室的標準操作規程,編寫操作手冊。化驗工作按照標準化流程操作,醫技人員進行標準化操作,就是為了防止和減少檢查。
審查醫療糾紛是非常重要的壹部分。標準化操作程序是臨床實驗室工作的基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提到的醫療事故的基本條件之壹是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操作規程,規範操作是保證檢查結果準確的基礎。
因此,我們不僅要建立嚴格的SOP(操作規程)文件(包括標本采集、運輸和保存的要求)。實驗方法、原理、步驟、試劑和儀器、實驗工作條件、標準、幹擾、分析物參考值、質量控制措施等。),也應嚴格執行。整個質量管理體系和操作程序的嚴格執行是重要的依據證明。
4.做好室內質量控制和室間質量評價。
室內質量控制是提高檢驗質量的基礎。每次測定壹個標本,都要用已知的固定值來監控測定結果的質量。只有當獲得的質控結果在規定範圍內時,確定的臨床標本結果才是可靠的。否則,儀器在用於檢測臨床標本之前必須進行校準。
對於沒有固定質控的檢驗項目,要註意檢驗的反應曲線,結果的精密度是否良好。空隙度的評價是衡量本實驗室與其他實驗室差距的尺度,是檢測實驗室結果準確性的綜合評價指標。檢查人員要認真對待,爭取好的結果。
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每個室內和室間的質量控制,並做好記錄。任何壹個項目失控時,都要做好失控分析、失控糾正措施和記錄。室內質控和間質評的優秀結果,是發生爭議時重要的證據參考。
5.嚴格的標本采集、檢驗和保存。
合格的試樣是確保準確測試結果的基礎。臨床標本的采集通常由護士或臨床醫生進行,檢驗科以前很少關註,只專註於檢測。
然而,由於采集方法不正確,臨床標本得到錯誤的檢驗結果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檢驗科應積極地、定期地對臨床工作者進行指導,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提供壹本有關標本采集和保存的知識手冊,供臨床檢索。
通過這些努力,力爭為臨床檢驗提供良好的樣本,避免因樣本質量不合格而重復采集樣本,預防醫療糾紛。為了避免檢驗結果的誤差,檢驗標本應至少保存3天。
特別是對於定性的樣本,如肝炎、艾滋病等病原體指標,陽性結果的樣本至少要保存7-10天,以便患者對檢測結果有疑問時,可以再次取出樣本進行測定。
6.應註意檢查結果的原始記錄。
各項檢測項目的結果具有法律約束力。醫療工作存在高風險和不可預測性,使得原始記錄在醫療糾紛處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醫務人員因為更改結果引發醫療糾紛,如果檢查人員不做原始記錄,會出現責任不清、麻煩等問題。
因此,每個項目結果的原始記錄都要認真記錄,如儀器型號、試劑批號、有效期、陰陽對比、標本收據等。,也是檢驗工作的壹部分,是反映檢驗質量管理的直接證據。因此,建立和完善原始記錄制度,使之規範化、科學化,勢在必行。
7.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很多,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也有人在標本采集時出錯,比如張觀·戴笠這個名字;標本是在錯誤的時間采集的;或者采集後存放時間過長;或者用錯采集管等等,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引發醫療糾紛。因此,必須在報告上註明該結果僅針對被測標本。
負責任。接收標本時,不合格標本應退回。當檢測結果不壹致時,要與臨床溝通,建議復檢。由於標本放置時間過長,部分化學成分發生較大變化,不能及時檢測的標本應按要求妥善保存。檢驗報告要寫清楚,結果描述要科學嚴謹。最好是在報告上手寫檢查人員的簽名,核對無誤後再出具報告。
8.註意對可疑舉報的審核。
在臨床檢查中,如果血常規、生化檢查等數值檢驗報告結果特別異常,應首先聯系臨床醫生。如果結果與臨床診斷不壹致,必須重新檢測標本。如果第二次測量結果與前壹次測量結果無明顯差異,則將這兩次測量結果壹起反饋給臨床醫生,並在復查報告表上註明復查結果,以引起臨床醫生的註意,必要時再次抽血復查。
如果結果與之前相差較大,說明我的工作有失誤或者儀器有問題,需要進壹步解決後才能出具檢驗報告。
9.加強責任心和與臨床科室的溝通。
檢驗工作是醫院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檢驗質量是實驗室工作的重點,為臨床科室提供快速準確的檢驗結果是我們檢驗人員的職責。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壹定要以高度的責任感認真對待每壹個標本,把質量放在第壹位。
在工作中,臨床醫生經常指責我們的實驗室服務不足,結果不準確。這時,壹方面要檢查自己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另壹方面檢查人員要不斷加強與臨床醫生的溝通,把各種檢查的目的、目的、意義、結果的分析和解釋整理出來,發給臨床醫生;檢驗結果異常時,及時聯系臨床醫生,核實結果是否與患者病情相符;定期與臨床醫生溝通,交換意見,及時認真總結臨床反饋信息,不斷提高檢驗質量。如果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我們應該虛心聽取及時改進。陽性指征的結果要為患者保密,不得泄露患者的隱私。
10.改進檢驗報告的寫作。
檢查報告在形式上應遵循《病歷書寫基本規範(試行)》的要求,做到完整、準確、及時。不得塗改或偽造檢驗報告。在審閱報告的過程中,需要修改的地方不能塗抹,錯誤的內容要用橫線刪除,字跡要清晰易讀,然後在旁邊寫上正確的內容。在內容上,檢驗報告的描述要科學、客觀、嚴謹,最好註明“僅對檢測出的標本負責”。所有檢測結果都要認真逐壹登記,以便報失時及時補充。
重點防範檢驗報告質量,避免檢驗報告出現醫療糾紛。重點做好“三查三雙”,即查患者姓名、床號、標本類型、檢驗項目。認真核對檢驗報告,詳細登記,落實簽字責任制。每天無論普通病人還是急診病人,為了防止申請單、標本、檢驗結果的丟失,都要記錄每個環節的時間,記錄隨標本傳輸的措施。
送檢標本的時間、年、月、日、時、分、受檢者、姓名、編號、床號、標本類型、檢驗項目等。應當記錄在案,並由發送人和接收人簽名。如果檢測結果偏高或偏低,或者結果難以解釋,就不容易出具報告。出具報告前應與臨床科室聯系,說明情況並認真審核,並在登記簿上詳細記錄標本結果和簽名人。
名稱和處理。緊急標本應及時處理,並及時電話通知,以便在內發出報告。測試後保留樣本,以備審查和驗證。
11.加強溝通,共同進步。
總之,正確預防檢驗工作中的醫療糾紛,檢驗人員需要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範,不斷增強質量意識,加強與臨床醫生的溝通,增強工作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努力做好工作,才能有效預防檢驗工作中醫療糾紛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