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以車型區分汽車“涉水能力”是否科學?

以車型區分汽車“涉水能力”是否科學?

近期強對流天氣頻繁出現,暴雨大風給汽車的“涉水能力”帶來了考驗。

汽車如何安全涉水?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駕駛技術和對車輛“硬件”的了解。

在水位不太深的前提下,涉水行駛只要中途不熄火,往往可以正常通行。

因為發動機可以在沒有水的情況下持續輸出動力,同時排氣產生的高壓很容易將灌入管道的水擠出車外。

動力總成、傳動系統、行駛系統都沒有問題。車輛除了有些生銹還能有什麽問題?

1.“深”韋德

發動機進氣高度決定了極限。

前面說過,燃油車涉水的極限是“沒有水進入發動機”,那麽水是怎麽進入發動機的呢?

要知道油動機汽車的發動機是活塞往復循環內燃熱機。這種機器的基礎是依靠空氣中的氧氣與燃油混合,通過碳氫化合物的氧化還原反應(燃燒)轉化動能。

氧氣來自空氣,必須吸入空氣才能保證內燃機的正常運轉。

知識點1:活塞往復循環!

活塞上行時,壓縮空氣產生高溫蒸發燃油,下行時,燃燒時產生的驅動力推動活塞帶動曲軸運轉(做功)。

發動機氣缸的總容積減去活塞從下止點到上止點所掃過的容積,剩下的超小空間就是所謂的“燃燒室”,總容積與燃燒室的比值稱為壓縮比。

很難感受到文字的空間有多小。看看下面這張圖。

知識點二:進氣口離地間隙!

內燃熱機的進氣口壹般在中網的上部,其實就是俗稱的“進氣格柵”。

進氣口多為扁形(鴨嘴形)口,管路中會有壹組空氣濾清器,然後通過節氣門與燃燒室相通。

汽車涉水時,壹定不能讓水位接近(達不到)進氣口的高度,因為行駛中的汽車會發出“波浪”,特別是遇到汽車時,相當於拿水去灌進氣口。

因此,距離進氣口垂直高度20厘米左右被認為是涉水極限。

重點:並不是所有車身高的車型都會有高的進氣口。很多車的進氣口只設計在中網最高的位置,而壹些SUV甚至皮卡的進氣口甚至更低。

這就是為什麽死水路段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模型的原因,我們不要對模型盲目自信。

所以,想要知道車輛的涉水極限能力,只有實際測量高度才能知道。

但不熄火的“成功涉水”未必傷車,變速箱進水開始也沒有任何征兆。

2.變速箱決定極限

變速箱垂直高度比發動機低,無論前驅,後驅,還是四驅!

AT/DCT/AMT/CVT,汽車裝備的四大主流車型,都是在運轉過程中產生高溫。

無論是齒輪組還是錐齒輪鋼帶,運行時都需要變速箱油(油潤滑油)進行潤滑和散熱。

高溫會引起油和內部空氣的膨脹,使殼體內應力增大。唯壹不破壞外殼結構強度的方法就是“通風”!

變速箱排氣孔的作用是“定壓”,可以擠出高溫的空氣實現內壓平衡,吸入低溫的空氣進行填充。

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保證變速箱有足夠長的使用壽命,但還是帶來了壹個問題——涉水能力降低。

雖然排氣孔會有防水帽,但浸泡涉水時還是會導致水進入箱內;雨水變成汙水後會含有各種成分,酸性也更強。

這種水必然會與機油發生反應,結果機油會慢慢“乳化”成糊狀,從而失去齒輪的潤滑能力。

重點:變速箱是壹種不需要活塞往復運動的機器,它的作用只是通過不同的齒輪組合放大發動機輸出的動力。

所以這種機器即使進水也不會“失速”,很難發現最初進水造成的磨損。直到變速箱油“糊”了,形成很大的行駛阻力,導致汽車動力變差,才能想到修變速箱。

所以汽車的極限高度要以變速箱通風帽為準,極限壹定要適當降低。

摘要

用車型來區分壹輛車的涉水極限總是錯誤的。如果壹輛車可以不涉水行駛,就要盡量避開,無法避開時,就要測量水深。

假設涉水時汽車熄火,此時壹定不能重新啟動發動機,否則啟動電機帶動飛輪使連桿斷裂,會造成車損險和涉水險拒保。

正確的做法是及時離開車輛(逃逸),通知保險公司並拍照取證,等待車輛維修或報廢賠償。

  • 上一篇:壹般風險是什麽?
  • 下一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壽險新規2019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