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為題寫作時,很多同學簡單地把它理解為“法”、“規則”或“規定”,思維局限於此,覺得寫作相當困難。其實,如果能拓寬思路,從“法”的多層含義去全面思考,我們的創作思維就會豁然開朗。
法也指方法和途徑。在作文的引言中說“萬物皆有規律,有規律才能使世界和諧”,“規律”也可以指這個意思。就此,擴大協會,何樂而不為?為什麽不呢?莊子的道家自然,杜甫的詩歌創作,張旭的飛天野草,甚至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思想,都開闊了他們的眼界:日升日落,潮起潮落,時代變遷,四季更替...有法可依。這樣,就可以使用廣泛的寫作材料,並被文本所接受。
法律也可以理解為動詞“模仿”和“學習法律”。人類模仿自然,於是誕生了各種仿生發明;模仿別人,於是在相互促進中,社會飛速發展。我們也可以對“模仿”本身做壹個理性的分析:為什麽諸侯們徒勞地效仿商鞅?為什麽身居高位的人總是強調“祖宗之法不可更改”?為什麽「戊戌變法」效仿日本「明治維新」,以失敗告終?或傾訴,或敘事,或故事,各種方式都可以演繹成文章。
1.那些執行法律和法令的人受到官員和人民規則的約束。
——管仲
2.法律,憲政秩序在政府,刑必在人心,賞必在慎法,刑必在奸令。
——商鞅
3.釋放魔咒,讓心來統治,姚不能為國;習仲有違規矩,想多了也成不了圓。
——韓非
4.所以,不能治國則亂,守法則反。
——《呂春秋》
5.法律是公意的宣示。
-盧梭
6.就法律而言,除了我的行為,我根本不存在,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對象。
馬克思
7.有兩件事。我對它們思考得越深越久,它們在我腦海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越多。這是我頭頂的星空,也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則。
-康德
8.《三國演義》有兩章,壹章是諸葛亮智取華容,壹章是孔明揮淚斬馬謖。忠心耿耿的關羽放走了曹操,想建功立業的馬謖卻丟了街亭。面對不同背景的關羽和馬謖,諸葛亮執法公平嗎?
法律(1)
□劉·
“作文和考試?高中版1號2008
“永和九歲,晚春初,會在惠濟山中蘭亭……”欣賞王右軍的《蘭亭序》,猶如清風拂面,沁人心脾,浪漫東晉。敬佩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想讓我的文字充滿這樣的靈氣和風情!劉公權曾說:“心中用筆。”細想之下,內用筆是書生之心,外用筆是法律。心隨其法,法顯其心,故有此《蘭亭序》不朽。
嚴,剛正不阿,半個世紀前安史之亂。面對破敗的山河,我的心是苦澀的。哥哥高青和侄子紀明被史思明部抓獲。壹天後,郭子儀李光弼揭開旗幟,打敗了敵人,獄中的人被解救出來。顏滿心期待兄弟叔伯團聚,卻只看到兄弟的遺骸和侄子的頭顱。回首往事,顏真卿為於波默哀,含淚帶血,悲憤交加,寫出了代表作《祭侄》。顏真卿受忠義之氣的感召,他的“法”是剛強正直的精神。
“君門深九重,墳在萬裏。我也打算又哭又窮,吹不起。”如此淒慘的生活不僅沒有消磨蘇軾的精神,反而促成了他的“天下第三行書”和“黃州寒食帖”的到來。蘇軾通過科舉入仕,擔任史官,被貶為杭州將軍刑。同年,他因寫災難而入獄。由於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利的質問,他被赦免了死刑,並被貶為應永黃州團的助理大使。蘇軾的仕途坎坷,人生動蕩,但他的氣質曠達開朗,是塵面之外的。如果說《蘭亭集序》重在精神,那麽《黃州寒食帖》重在意義。曠達脫俗是蘇軾的“法”。
李叔同是近代不可多得的全才,但他是壹個才華橫溢、聲名顯赫的人,他拋棄了妻子和兒子,出家為僧。他的學生豐子愷說,弘毅大師“憂時憤世嫉俗,報效國家無門”,於是苦心皈依佛門。他精研法律學,弘揚佛法,救助眾生。"在慶祝他的解放時,他同情所有眾生的苦難."李叔同把佛教的境界和書法的形象結合起來,他的“法”就是隨緣隨性。
書法家以自己的方式書寫:為心,為靈,為意,或為性。佛法是妳的所思所想,妳的誌向所在,妳的氣質所要。把妳的人生寫得淋漓盡致。
在(文學作品)上寫評論並用圓點和圓圈標記以引起註意
古代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積澱。感性的素材很多,壹旦積累成熟,總能靠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到其中的真諦。本文是作者在長期積累和多方面感悟的基礎上醞釀而成的。她從中國古代書法文化中撈出幾個耀眼的貝殼——王右軍以心為法,顏真卿以氣為法,蘇東坡以意為法,李叔同以性為法——壹壹呈現在讀者面前,文章已經熠熠生輝。這篇論文的成功告訴我們壹個道理:寫文化散文,既要深入古文化的海洋,又要在閱讀中學習,在推敲中提高。
法律(二)
□劉·
“作文和考試?高中版1號2008
世界的法則是什麽?
“定律”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丟在比薩斜塔上的鐵球、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和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從誕生的那壹刻起,人類就從未停止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探索。“道生壹,生二,生三,生萬物”是老子樸素的世界觀,也是他心中神聖的自然法則。然而,現在,我們認為“人定勝天”,我們可以用所謂的智慧改變自然。事實上,我們是多麽的渺小!事實也證明,不遵循自然規律就會受到懲罰。宇宙沒有極限,讓我們敬畏自然規律吧!
同樣,“法”是商鞅、晁錯等人的血脈,是戊戌變法中先生們救國救民的豪情,是世界各國的立國之本,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原則...壹個社會中的人,壹生都被法律規則束縛著,小學守則和中學生守則就是我們熟悉的規則,它們為我們的童年規劃了壹條健康的成長路線;憲法是我們的立國之本,遙控著中國的發展、繁榮、富強。是的,正是因為有了法律,我們的社會才更美好,我們的生活才更和諧。法律是神聖的,任何人都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玩弄法律的人會成為囚犯。
或許,“法”也是打開人們心中虛掩的門的力量。是的,這應該是“法”的另壹種形式——道德。它可以使人們約束自己的不當行為,即使這種行為不違反法律,道德也可以發揮輿論的作用,對那些充斥著社會角落的不和諧因素進行猛烈抨擊,打開人們心靈的大門,使之充滿陽光雨露。
如果人是流星,佛法就是光,哪怕光很暗淡,也能劃破漆黑的夜空;如果人是水滴,佛法就是陽光,即使陽光很微弱,也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