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泄露公民信息要承擔什麽責任?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明確了“人肉搜索”的認定和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網站的認定。新司法解釋明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信息、通信內容、信用信息、財產信息等個人敏感信息五十條以上的,構成犯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防止個人信息泄露的方法
1.選擇壹個可靠的平臺。
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營銷”和“用戶”這兩個詞越來越被重視,競爭越來越激烈,新的平臺不斷誕生。相信妳壹定遇到過新平臺搞優惠活動吸引用戶,這是很常見的營銷手段。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最好先了解壹下他們,哪怕只是在網上搜壹下平臺的資質。
2.不要輕信國外信息,也不要主動透露個人信息。
最近經常看到壹些特殊形式的詐騙。對方掌握了妳壹定的信息是為了從妳這裏獲取更多的信息,比如陌生電話,驗證碼等。,或者通過壹些網絡即時聊天工具,通過壹些手段,甚至恐嚇,來直接或間接獲取妳的個人信息。
3.謹慎參與網上調查和抽獎活動。
在網上,我們經常會遇到問卷調查、購物抽獎或申請免費試用等各種活動。這些活動壹般要求網民填寫詳細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參加此類活動前,要選擇信譽可靠的網站,不要貿然填寫個人信息,導致信息泄露。
4.妥善處理快遞單、車票等。
如今,收發快遞已經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很多人在收到快遞後,會把快遞單據扔進垃圾桶。快遞單上壹般都會記錄姓名、地址和聯系方式。被隨便丟棄後,妳的個人信息可能會在不經意間泄露。
車票和車票上除了快遞單,還印有購票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即使是普通人容易忽略的購物小票,也包含了姓名、銀行卡號、消費記錄等壹些信息。如果扔掉,可能會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這些包含個人信息的廢棄材料必須妥善處理。
第三,個人信息權利保護措施
如果個人信息泄露,相關權利人可以通過行政、民事、刑事等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向行政部門舉報投訴。實體消費過程中個人信息泄露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虛擬網絡中的侵權行為可向互聯網管理部門舉報。
向公安機關報案。刑法第253-1條明確規定了侵犯個人信息罪。如果個人信息被非法使用或詐騙,可以報警,通過公力救濟懲治犯罪,維護權益。
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司法機關可以依據《民法典》的規定保護其相關民事權利。
根據法律規定,可知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客觀性:
惡意泄露個人信息會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根據《刑法》第253-1條規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是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壹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款的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