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為壹種應用文體,應用寫作與語言中的其他文體相比,主要表現為“簡單、壹致、多元、清晰、簡潔、生動”的特點。
簡單的
文學作品屬於形象思維的範疇。他們主要運用場景渲染、人物描寫、心理刻畫,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來感染讀者,即“以情動人”。語言特別註重積極的修辭手法,尤其是動詞和形容詞的錘打。論文寫作屬於邏輯思維範疇,以對事物的解剖分析、綜合歸納和邏輯推理為基礎,特別註重語言中語法、邏輯和專業術語的準確性。
應用文是處理公私事務的工具,用於說明事實,解決實際問題,重在“以事傳人”。所以語言要求樸實無華,直截了當。比如述職報告中,寫的是“做什麽,做什麽,怎麽做”,直截了當,沒有議論,沒有誇張,沒有隱瞞,沒有虛構。隱喻、類比、借代、誇張等修辭手法在大多數應用文中都不應該使用。在談到公文寫作時,葉聖陶先生說:“公文壹定要寫得清楚、明白,句子穩定,語句通順,讓人確切地明白妳在說什麽。”例如,我國《現金管理條例》第壹條規定:“為了改善現金管理,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加強對社會經濟活動的監督,制定本條例。”直接回答了為什麽要做這個規定。
樸實的特點還表現在使用莊重典雅的書面語,少用或不用口語詞、方言詞、地方俚語、歇後語。例如,壹份財務檢查通知書寫道:“費用錯記的,必須改正。今年的要糾正,去年的不要放過。以後不管超產獎還是什麽亂七八糟的獎,都得用利潤來支付。”這段話裏的“不要放過”、“這個獎那個獎亂七八糟”、“全部”這些詞,口頭上可以接受,但實際運用起來就不太合適了。
顏夕
壹般來說,“寫作沒有固定的方法”,但寫應用文要遵循“常規”。應當符合相對穩定的格式,表達規定的內容,使用約定俗成的語言。標題、開頭、結尾和過渡都采用習慣用語。比如,公文中的“批示”就是要求收件人做的事情,通常的結構安排是:為什麽——做什麽——怎麽做——希望和要求。“請示”的正文由三段組成:事由、事項和請示的結尾,並將“事由”確定為行文的重點。法律文書的結構壹般是三段:“裁判-事項-分析”,即第壹段寫訴訟請求和結論是根據事實得出的。第二段描述了引起法律糾紛的事實,第三段以壹些法律條文為依據,對事實進行了透徹的分析。以上說明應用文的結構是比較穩定的。又如,95%以上的公文標題使用“關於……”介詞短語;在報告的結尾,經常使用“我特此報告”;回復的語錄往往是“我收到妳的信了”之類的。不同的寫作者遵循既定的格式、內容和語言,有助於提高寫作速度、閱讀理解和工作效率。
多元素
壹般文章往往用文字表達,而實用文章既可以用文字表達,也可以用數據、表格、圖表表達,可謂“多語言”。特別是金融應用文,使用了大量的數據、表格和統計圖形。例如:“某銀行儲蓄網點1999年儲蓄存款增加165萬元,從業人數15人,人均存款增加110萬元;1998年儲蓄存款增加12萬元,從業人數12人,人均存款增加10萬元。1999比1998高出10%。”上面的話也可以用下表來表示。
表格更加簡潔明了。如果要深入分析的話,從直觀的表格中我們會發現,這個儲蓄網點的從業人員增量是高於人均增量的。再比如,某市酒類銷售調查報告寫道:“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夏季酒類銷售增長1.8倍,葡萄酒銷售增長90%,白酒銷售下降19%……”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本市酒類銷售的趨勢是從烈性酒向低度酒轉變。
明確的
文學創作講究“文歸曲”,應用文則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實用性。要求語言清晰,讓人壹看就懂,壹聽就能執行、回復或處理。沒有歧義,也沒有再創造的余地。明確特征要求,不要使用比喻或描述性、情緒化的詞語。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第四十五條規定:“國家和社會保障殘疾軍人的生活,撫恤烈士家屬,優待軍人家屬。”該條中的“保障”、“養老”、“優待”,對三類人顯示了明顯不同的政策。1954年4月28日,周恩來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上分析形勢時說:“我們認為,應當制止美國的這些侵略,保證亞洲的和平,尊重亞洲各國的獨立和主權,保障亞洲人民的民主權利和自由,停止幹涉亞洲各國的內政,撤除在亞洲各國的外國軍事基地,撤走駐紮在亞洲各地的軍隊,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在這篇講話中,“停”、“保”、“保”、“撤”、“退”等壹系列動詞準確而莊重。
中國對臺灣問題的壹貫表述是“世界上只有壹個中國,臺灣省是中國的壹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2002年3月8日,朱镕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世界上只有壹個中國,大陸和臺灣省同屬壹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幾個字的改動,強調兩岸都是中國人,消除了“中國大,臺灣省小”的疑慮,有利於平等協商。
各行各業的應用文都要用到很多專業術語,作者要考慮到目標受眾。如果是寫給公眾的,他必須用清晰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專業術語。比如在《中國金融》的《信貸是擴大積累的有力杠桿》壹文中,用以下語言解釋了財政資金與信貸資金的區別:“從金融的角度來看,財政資金只能壹個壹個地使用...千萬不要把分配給張三的錢給李四,反之亦然。而信貸資金則不同。張三在銀行存了壹筆錢...銀行將這筆錢借給李四,李四獲得了這筆錢的支配權。李四歸還貸款後,銀行可以將這筆資金的控制權交給第三方,以此類推。”這就把壹個更專業的問題用通俗的語言提出來了,有助於讀者理解。
簡潔的
“簡”原是戰國至魏晉時期的書寫材料,被切割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由於這類寫作材料制作難度較大,要求作者言簡意賅,盡量用較少的文字容納較多的意思。“練”是指把絲、麻或布煮得又軟又白。這裏要求書寫清晰。
應用文寫作簡潔,是高速信息傳遞的需要,是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是列寧曾說過的“報告、文件要像電報壹樣短”的“字數”中簡潔明了特點的體現。在應用文寫作中,語言要反復磨練。就像魯迅先生提出的,把那些不必要的字、詞、句、段刪掉,壹點也不可惜。為了做到語言簡潔,可以多使用單音節詞,適當使用壹些文言詞語,合理使用縮略語。
活潑的
語氣莊重、簡潔、直接、清晰是應用文的基本要求。但在調查報告、總結等應用語言中,也可以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表達事物,吸引讀者,感染讀者。誠然,上述實用文體不會像文學作品那樣運用各種寫作手法來塑造形象,而只能有限地運用比喻、借代、誇張等修辭手法,穿插成語、諺語、歇後語等,以增強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新鮮感。比如1983,人民日報新年獻詞的標題是《恭喜妳有才華》。這個標題巧妙地采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用“人才”壹詞代替了人們習以為常的“財”字,形象地反映了當時國家急需人才的狀況。65438-0993有壹位作者調查了安徽鳳陽縣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寫了壹篇調查報告《壹個小廠崛起的啟示》。在這份調查報告中,作者將鳳陽縣發展小企業的經驗總結為“五借”,即“借雞生蛋、借巢引鳳、借花獻佛、借船出海、借題發揮”。用這樣生動的語言來概括,讀者感覺更親切,也更容易記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