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簡介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五月節、艾節、端午節、午節、午節、夏節。它原本是夏季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這壹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和艾葉、熏蒼術和白芷、喝雄黃酒。
1,紀念屈原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因為如此,解放後端午節被命名為“詩人節”。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壹,也是中國最早為人所知的著名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他開創了“楚辭”的風格和“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有《離騷》、《九歌》等。
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立即劃船施救,壹路到洞庭湖,卻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當時下著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博士時,又冒雨出門,沖進了茫茫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河上劃船,後來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百姓怕河裏的魚吃了他的屍體,就回家帶飯團扔到河裏,防止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吃粽子成了習俗。
2.紀念伍子胥
《荊楚紀年》是南朝梁肖時期宗固所撰的壹部介紹中國古代荊楚地區季節和風景故事的書。書中第30節記載:“按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處,故令舟救之...韓丹春、曹娥在雲上題碑,五月五日迎吳郡...也是吳棟的風俗,是子虛的事,不是屈平的事。”人們認為東吳的端午節賽龍舟是為了迎接當時被奉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至於粽子,當地有記載:“下午以粽子服吳大夫者,非屈原也。”
春秋時期,吳國忠臣伍子胥冤死後,成了沈濤,天下哀悼,祭祀,於是有了端午節。這個傳說在江浙壹帶廣為流傳。著名的楚國人伍子胥和他的父親、兄弟都被楚王殺死了。後來,子胥投奔吳國,率領吳國攻打楚國,五戰五勝,攻破了楚國都城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子胥挖了壹個墳墓,鞭打了300具屍體,為殺父仇人報仇。吳王闔閭死後,他的孫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漲,被越國打敗。越王勾踐求和,夫差答應了。伍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誣陷子虛,夫差信以為真,賜劍壹把,子虛因此而死。子胥,忠臣,視死如歸。臨死前對鄰居說:“我死了以後,要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武都東門上,看著越軍進城,滅吳。”然後他自殺了。夫差聽了大怒,命人把子胥的屍體裝在皮囊裏,於五月五日投入江中。因此,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3.紀念孝順的女兒曹娥
這句話出自東漢的曹娥碑。在浙江紹興,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東漢孝順的女兒曹娥,她救了溺水的父親。相傳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幾天都沒有看到她的屍體。那時候,孝順的女兒曹娥才14歲,沒日沒夜的在河邊哭著找爸爸。17天後,5月5日,她也投河自盡了。五天後,她父親的屍體被從河裏擡出,這成了壹個神話。據史書記載,自宋代以來,歷代皇帝都稱贊曹娥的大事。
孝女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有金所作碑。後來,為了紀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她居住的村莊被重新命名為曹娥鎮,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為曹娥河。
4.吳越的民族圖騰節。
這個說法出自詩人、學者聞壹多寫的《端午考》和《端午史》。聞壹多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龍”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因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吃粽子和賽跑,都與龍有關。粽子扔進水裏經常被蚊子和龍偷走,而賽龍舟。此外,古代吳越人還有在頭發上紋“龍”的習俗。再加上五月初五用“彩絲紮臂”的古代民俗,聞壹多認為應該是“如龍”紋身習俗的遺跡。
聞壹多對古代神話傳說有很深的研究。在他的著作《端午歷史教育》、《端午考》中,考證了端午節的起源。他指出,端午節最初是中國古代吳越少數民族的壹個龍圖騰群體舉行的,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當時生活在江南的吳越人不斷受到水旱瘟疫蟲害的威脅,於是以“龍”為圖騰,希望“龍能自保”,“斬斷文身”,把自己裝飾成成龍。
5月5日,夏收季節,他們舉行盛大的圖騰節。他們把各種食物裝在竹筒裏,或者用樹葉包起來放在水裏,供奉給圖騰神,自己吃。為了取悅圖騰神,還制作了龍形木船在水面上比賽,擊鼓以示對神的尊重和娛樂。
5.夏季至日理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研究員劉德謙認為,端午節最早起源於夏季至日理論。他在《中國端午節的起源和軼事》中說,權威的書《荊楚時代的故事》並沒有提到在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節日習俗,而是在夏季的至日節寫的。端午節習俗中的“踩百草”、“鬥百草”、“采雜藥”等活動,都與屈原無關。
此外,《季華禮》中對端午節的第壹種解釋是:“陽光普照,端午在仲夏,故端午節亦可稱為仲夏節。”因此,端午節最早的起源是夏季的至日。
端午節有什麽含義?
意思壹:
端午節,也叫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壹。“段”和“楚”的意思是壹樣的,叫“段五”就跟叫“吳楚”壹樣。端午的“五”字也是和“午”連在壹起的。按照地支的順序,五月是“午”月。因為正午是“太陽”,所以端午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和日都是五,所以稱五也是稱午。
含義二: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也叫端陽節、崇武節、崇武節、天中節、天長節。結束的意思是“開始”和“開始”。初五可稱為端午。農歷中,地支標誌月亮,正月建陰,二月為基,五月起依次為午,所以五月稱為午月,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
其他含義:
1,五月為毒月,五日為毒日,五日正午為毒時,在三毒之末。端午節也叫“五月底”。
2.因為唐太宗的生日是在八月初五,為了避諱,所以由五時改為午時。從那以後,端午節的名字變得更加普遍。由於月數和日數相同,人們也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端午節習俗
第壹,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因楚人不忍與賢臣屈原分離,死於江中,許多人劃船追趕相救。他們爭先恐後地追趕,直到洞庭湖消失。之後,我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人們用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掉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第二,端午節吃棕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角粟”、“筒粽子”。歷史悠久,花樣繁多。在端午節的早上,家家戶戶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壹般都是前壹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餃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做的,竹葉在某些地區也有用,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態是三角形,壹般以內瓤命名。糯米團子叫粽子,摻小豆的叫小豆團子,摻紅棗的叫棗團子,統稱糯米團子。棗子餃子諧音“初中”,所以吃的最多,打算讀書的孩子可以早點拿冠軍。過去,進士們在參加科舉考試的那天早上會吃棗餃子。直到現在,在中學和大學的入學考試日的早上,家長們都要為考生做棗子餃子,祝他們上好學校。
第三,佩戴香包
孩子們在端午節佩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古代人們認為自己的病是妖魔鬼怪所致),其實是用於內頭的裝飾。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綢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繩,做成各種形狀的細繩,各種形狀,小巧可愛。在中國南方的壹些城市,年輕的男女也用香包來表達他們深深的愛意。
第四,掛艾草
民間有句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戶戶都要掃庭院,把菖蒲和艾條放在門眉裏,掛在堂屋裏。菖蒲、艾葉、劉樺、大蒜、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環和裝飾品,美麗芬芳,婦女們競相佩戴以驅邪。端午節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養生節”。這壹天,人們掃院,掛艾葉,掛菖蒲,灑雄黃酒,飲雄黃酒,攪濁,除腐,殺菌,防病。
五、吊鐘雕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的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戶戶都掛著鈴鐺和雕像來辟邪。唐開元皇帝在歷山講武後回宮,瘧疾肆虐。他夢見壹大壹小兩個鬼穿著紅襠褲,偷著楊貴妃的香囊和明朝的玉帝,在廟裏跑來跑去。大鬼穿著藍色的長袍,戴著藍色的帽子,抓住了那個小孩,挖出他的眼睛,壹口吞下。當明朝皇帝問大鬼時,他說:“我姓鐘馗,也就是說,我的武藝並不出色。”。我願意為陛下驅魔。明太祖醒來後,瘧疾治好了,於是畫家吳道子根據夢中所見,畫了壹幅鐘馗捉鬼的畫像,命令所有的人在端午節時張貼,以驅邪。
六、掛錢包和彩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人以五彩帛縛臂,名為長命帛,壹名續命帛,壹名令兵戰,壹名令五色帛,壹名令諸索戰兵鬼,使人不至得病。”
在中國古代,五色被尊崇,被視為吉祥的顏色。所以在節日的淩晨,大人起床後第壹件重要的事就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踝、脖子上系上五色線。綁線時,禁止小孩說話。五色線不能隨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壹場大雨或第壹次洗澡時扔進河裏。據說小孩穿五色線可以避免蛇和蠍子的傷害。扔到河裏就是讓河水沖走瘟疫和疾病,讓孩子平安健康。還有人說,五色絲線可以扔到河裏變成龍,帶走瘟疫和疾病。
七、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壹種藥材,據說能殺死各種毒物。因此,在端午節期間,陜西人會將雄黃浸泡在酒中,並將雄黃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額頭、手腕和腳踝上。據說這種做法可以讓蚊子、蛇、蠍子、蜈蚣、壁虎、蜘蛛遠離身體。
八、吃五毒餅,畫五毒圖。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蠍子和壁虎。人們在這壹天把五種毒蟲印在餅上,如果當天吃了,就可以避免這些毒蟲帶來的瘟疫。
五毒地圖就是讓蟲子看到就以為是同類,直接走掉,再也不要靠近這壹家。
端午節的禁忌
1,忌吃娘子水餃。
古代,女兒出嫁,長期住在婆家,很少見到父母。從唐初到清末,都有端午節回娘家的習俗。
但在山東,據說嫁出去的女兒在端午節前不用回婆家,也就是不能在娘家過端午節。
因為民間有句話叫“吃了父母家的端午粽子,全家都會死。"
2、禁止發生性關系
古人認為五月是九毒之月,端午節是九毒之首。
天地之氣不對,必然會影響人的身心,所以如果妳在九毒天做愛,壹定是中了邪氣。
因此,古訓中禁止端午節發生性關系,並規定五月初壹至初五,婦女要省親,在父母家度過,夫妻分居,這壹天定為“省親日”。
3、避免毒氣攻擊。
前面說過,端午節是毒月。從農歷的氣象角度來看,正是夏季至日前後,因此也是壹年中陽光最充足的壹天。
從五行的角度來看,任何壹種五行太旺或太弱都會形成邪氣,對自然氣候或個人健康造成威脅和傷害。
所以端午要在門上插艾絨、桃技、菖蒲等驅鬼。熏白術,白芷,喝雄黃酒等。
4.避免舉辦喜慶活動。
端午節最重要的內容是祭祀祖先。祭祀時難免悲傷,所以這壹天不適合對別人說祝福的話,當然也不適合舉辦和參加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
此外,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楊公忌日”,切不可選在這壹天辦理開業、施工、結婚、簽合同等大事。
端午節那天避免在河裏遊泳。因為五月是壹個“邪惡的月份”,第五天是壹個不吉利的日子,壹些地方避免在這壹天遊泳,尤其是有人溺水的地方。因為端午節“溺鬼”最兇,要找身雙來“還太陽”,所以有把粽子扔到河裏讓他分享身雙的習俗。
5.孩子有很多禁忌。
端午節不僅是壹個糟糕的日子,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所以有很多關於孩子的禁忌。比如端午節不適合生孩子。壹歲以下的嬰兒,端午節要送到奶奶家躲災。端午節的早上,孩子們要吃兩個鴨蛋,並在上面灑上雄黃酒,以驅除害蟲,保護身體健康。
在北方地區,孩子們有戴香包避邪的習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不能丟。據說如果孩子丟失了香囊,壹年之內就會有大災難。
端午節後,孩子們應該把香包扔進水裏以避免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