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主題墻是教師根據幼兒現階段學習的主要內容而設計的墻壁環境。它的作用是引導孩子進行探究學習,並對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和獲得的經驗進行整理和記錄,以此來反饋孩子的成長過程,幫助孩子主動學習。其內容應以兒童發展的設計理念為基礎,適應兒童發展的需要。打造壹面生動美觀、具有教育價值的班級主題墻,不僅能激發孩子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的興趣,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還能給孩子提供愉悅的審美體驗。
如何讓主題墻“活”起來?可以采用以下優化策略:
壹是豐富內涵,突出特色。班級主題墻的創作不僅要多樣化,而且要內容豐富,這樣才能吸引幼兒積極參與班級主題墻的創作。教師作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要利用各種機會為幼兒提供壹個探索、操作、交流、分享的平臺。班級主題墻除了展示與主題相關的圖片、卡片、文字資料、實物外,更多的是幼兒在展示活動中探索、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的記錄,如幼兒為主題活動所做的問卷、與主題活動相關的繪畫等作品、實驗記錄步驟圖或活動結束後的記錄等等。
第二,讓環境“說話”,與孩子互動。良好的環境對誘發孩子的積極行為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打造“會說話”的班級主題墻的效果同樣不可估量。比如在“文明交通”活動中,雖然孩子們對簡單的交通標誌和交通規則有壹些膚淺的認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經常出錯。所以我們在班級主題墻上貼了交通標誌和交通規則對錯的圖片,讓孩子自己判斷自己的行為,對的貼上笑臉,錯的貼上哭聲,讓孩子在操作和交流中掌握文明交通。
第三,留白,有創意。幼兒園為了減輕老師的負擔,往往采取更換班級主題墻背景,及時更換內容的策略。在實施每個主題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班級主題墻上留白,根據空間給孩子自由玩耍,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充分體現了以孩子發展為根本的教育理念。
第四,吸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在創建班級主題墻時,要面向所有孩子,讓每個孩子都以小主人的身份參與進來。教師作為兒童活動的觀察者,要註意觀察兒童的需求,激發兒童的參與熱情,給兒童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在為中大孩子打造班級主題墻時,可以設計插卡,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板塊,參與發揮孩子的自主性。也可以積極動員家長,重視他們的教育資源。
第五,學會互動,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幼兒園可以組織老師讀書交流。老師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閱讀關於創建班級主題墻的優秀文章,並做筆記。久而久之,教師可以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然後就可以用理論引領實踐,設計班級主題墻的風格。老師們互相觀察,互相學習,老師們壹節課壹節課的互相觀察,互相學習。班主任將詳細介紹本節課主題墻設計的概念亮點和指導策略。觀摩結束後,大家聚在壹起面對面交流學習,把別人的經驗拿來為自己所用,讓自己班級的主題墻創作逐漸精細化、科學化。
好的課堂主題墻環境應該具有參與性、互動性、啟發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有效地促進兒童的主動發展。教師作為孩子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應該走進孩子的世界,傾聽他們的想法,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自由和鼓勵,讓課堂主題墻“活起來”,散發出強大的智慧。